多渠道指导,激活学生习作源头

时间:2022-10-27 10:51:07

多渠道指导,激活学生习作源头

摘要: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以段的训练为主,为高年级习作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的习作提出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可中年级的学生写作文时却经常无话可写:要么寥寥几笔,没有新意;要么把教师指导的范文复述一遍,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更谈不上乐于书面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70-001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的为难情绪,拓宽写作素材的领域,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们摸索出了以下几条途径。

一、开展多彩的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中年级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缺乏生活感受,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现在的孩子课余时间只是看电视、上各种兴趣班,缺少多彩的生活实践、游戏,这就束缚了孩子写作素材的积累。我们应该开展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找到独特的内心体验,并乐于表达出来,与伙伴们一同分享。

1.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体验。例如可在班上组织各种竞赛:包饺子、拔河、跳绳……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有了亲眼目睹的事实,有了真实的感受,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所以,作文本上精彩的语句也就不断地呈现:

“我们组包的饺子,有的挺着个大肚子,活像一个威武的大将军;有的长着两只大耳朵,真像动画片中的图图;有的站都站不住,脸朝地趴在那……”

“饺子包完了,同学们的脸上沾着面粉,衣服上洒满了菜屑,仿佛自己就是个饺子似的……”

“拔河比赛马上要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双手紧握绳子,两腿半蹲着,双脚分开,一脸的严肃和紧张,耳朵仿佛竖了起来,生怕听不到老师的哨声。”

没有亲身的经历,哪来如此逼真地描写。

2.参加丰富的社会、自然活动

每年的暑假、寒假,学校总是鼓励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关注环境生态等意识,培养学生学做一个“社会人”。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听鸟兽虫鸣,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假期里,我鼓励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游玩;胡桥水晶山,天地石刻园……

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真正地感受,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

二、引导认真观察,捕捉写作素材

大部分学生不善于观察,不能很好地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比较漠然,所以引导学生观察,尤为重要。

首先要激发观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对周围的事物有所体验,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才能真实表达内容,产生表达欲望。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确定观察的范围,抓住观察的重点;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与思考、联想相结合等等。

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时的校园真如花园一般。老师领着学生在校园里转一转,会有很大的收获。抬头看看天空,看看树木,看看草地和花朵……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夏天到了,再去转一转,景物有什么变化?秋天、冬天呢?学生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去比较,去总结,掌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写作就不再是“闭门造车”。

在活动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如在包饺子、拔河等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同学们的动作、表情,通过观察去揣摩人物的心情等。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拓展写作素材

想象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渠道,一篇好的作品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可是,现在的孩子想象力不够丰富,电视代替了书本,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很多事物直观化,缺少探究的兴趣。

怎么丰富学生的想象呢,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教材的特点,鼓励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读写结合。

1.抓住课文“留白”,训练表达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用心阅读,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我们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特点,巧妙利用,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六册《雪儿》这篇课文,在文章的结尾处有一个场景:雪儿和我告别。课文中用了简单的几句话描述了这一场景。在教学这一片段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雪儿的神态、动作以及作者的神态、心情、动作、语言等,然后把这依依惜别的场景描写具体。学生结合课文中我和雪儿从相识到相处,从同病相怜到相知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分别时的动人画面,表达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2.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想象

想象离不开现实。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拓展写作素材。

如学生刚升入三年级,还不会写作文,我就问:你最想去哪里?有的说最想出去玩,有的说最想去看美丽的西湖,有的说想去家乡看爷爷奶奶,还有的说要去看看……“可是,我们要上课,我们不能想到哪就到哪,如果我们有一对翅膀,那该多好呀!”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纷纷拿起笔写下了“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各种动、植物的特点,学着编一编童话等。

四、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阅读面不广,课外知识不丰富,对优美的词句和段落积累不多,看得太少,记得也太少。这也是学生写作困难的一大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对书中的优美词句、段落加以积累,鼓励学生背诵名家名篇的经典段落,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基于这样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我们要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活学生写作的源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作文的乐趣。

上一篇:对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校企合作生产性数控... 下一篇:电信运营企业客户欠费问题与管控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