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络春晚:“零成本”下为何如此红?

时间:2022-10-27 09:52:50

社区网络春晚:“零成本”下为何如此红?

5000多个社区积极响应、五万余居民自发参与、全国500多家媒体跟踪报道、200多家网络媒体同步播出、1.5亿多人次在线收看……由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主办,武汉市文明办、武汉百步亭社区共同承办的2013第二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这台融合了56个节目,时长122分钟的“草根春晚”为我们揭晓了谜底。

“零成本”打造文化盛宴

没有灯光音响,晚会的舞台就是社区广场;没有明星大腕,晚会的主角就是街坊邻居;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晚会倾情奉献的就是一群文化志愿者。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依靠一群为晚会倾情奉献的文化志愿者,办成了一台“投入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参与面最广、最受观众喜爱”的社区草根文化盛宴。

以“建设美丽社区、歌颂幸福生活”为主题,这台制作简单的网络春晚2月6日晚开播后,当晚点击率就已超过1100万人次。加上前期节目展播和海选环节,第二届社区网络春晚节目浏览人数已超过1.5亿人次。新华社、光明网、中国经济网等500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新闻稿件近2000篇;百度搜索“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结果多达200多万页;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的《网映中国美:盘点2013中国十大网络春晚》中,第二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排名第二。

社区网络春晚的迅速蹿红,令不少工作人员都始料未及。社区网络春晚发起人之一、百步亭社区管委会主任王波说,“2011年底开始创办社区网络春晚,最初出发点就是在全国各地社区之间搭建一个文艺交流平台。相对于传统春晚动辄上亿的投入,大头开支只有工作盒饭、宽带硬件和节目奖品的社区网络春晚称得上‘零成本’,却没想到连续两届都大受欢迎。”

武汉市文明办主任、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常务副总站长严宏已连续两年担任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监制,2013年兼任总导演的他认为,社区网友喜欢看什么,参与网络春晚演出的社区居民自然最清楚,导演组只是将海选出的节目剪辑整理,原汁原味地呈现,“虽然在电视人眼中这台‘草根春晚’存在各种毛病,但实践结果说明,拥有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节目内容,是网络点击率的重要保障之一。”

据统计,首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有全国2000多个社区响应,选送的节目2600多个,参演社区群众超过一万人;到第二届,参与社区、节目数量和参演群众人数均比去年高出一倍以上。

“情”字贯穿晚会

晚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广大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筹备期间,各地社区纷纷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农民工的志愿服务活动。湖北武汉带领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为保障房居民送去棉衣棉被和取暖器等过冬物资。河南洛阳把空巢老人、农民工邀请到晚会现场,和他们一起欣赏节目,吃团年饭。江苏无锡带着文化志愿者队伍进社区、进家庭,帮助社区居民写春联、画年画。

没有华丽舞台和大腕,基层“民星”基本不懂布景和灯光,大多数节目都在露天广场录制,一些甚至是用手机拍摄。这样一台“草根春晚”为何能走红网络?一些观众认为,社区网络春晚获得认可的原因在于节目简朴而不简单。贵阳市公务员霍洲看完第二届社区网络春晚后,小品《过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霍洲说,这个节目只有十个爹爹婆婆在广场上边扭边唱,但编排得很用心,用方言说唱串起武汉30多种早餐,说得人口水直流,“简单而鲜活的内容,往往比空洞无物的宏大场景更吸引人。”

“小春晚”带火大舞台

网络春晚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一部分网友参与其中成为稳定“粉丝团”。社区网络春晚主办方之一、中国社区网负责人说,“现在上网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大量中老年社区居民熟悉电脑操作,使社区网络春晚拥有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尤其是今年组委会特别增设展播、海选环节,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网友的参与和观看热情。”

上到90多岁的爷爷奶奶,下到6岁的小朋友,都融入到了红红火火的社区文化活动当中。北起黑龙江漠河县,南到海南三沙市,东起福建厦门,西至新疆克拉玛依,全国100多个城市5000多个社区都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与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频共振,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

各地社区为冲刺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近万场。河南洛阳、甘肃庆阳、贵州贵阳、江苏无锡、安徽蚌埠等56个城市纷纷为社区居民举办专场演出。在活动中,各地展示各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年俗活动,如贴春联、拜大年,踩高跷、舞龙灯,皮影戏、竹杆舞,吹唢呐、说评书,秀才艺、展绝活,使大家在参与过程中感受传统、认知传统、热爱传统,在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

长期关注网络舆情的武汉大学教授沈阳说,“在网络时代公众需求差异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希望一台春晚能满足所有观众口味已不再可能。大量的传统春晚也应借鉴社区网络春晚等草根春晚形式,朝着明确受众定位、形成独特的风格方向努力创新,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有网友评论,如果大投入、大场面的传统春晚好似精致的满汉全席,基层群众参与的社区网络春晚就是朴素的农家宴,“满汉全席吃得太多后,朴素的农家宴或许更适合大家的胃口”。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以社区网络春晚为代表的网络春晚,短期内还无法撼动传统电视春晚的强势地位,但已在倒逼传统春晚进行革新。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石长顺教授指出,传统春晚过于依赖明星和大腕,大众看惯了后感觉与自己生活越来越远,而网络春晚的草根特点,正好顺应了当前人们希望回归自然的潮流。

“在网络春晚的冲击下,连央视春晚也在探索创办《我要上春晚》等节目,通过吸纳民间艺术形式,尽可能将观众留在电视机前。”

上一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 下一篇:智能社会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