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7 09:13:43

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小学的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等学习环境与幼儿园相比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小学的学习时段区分明显,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繁多,因此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幼小衔接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更应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儿童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以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本文立足课堂实践,尝试探讨幼小衔接阶段促进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以期引发大家对此问题更多的思考。

一、走进生活,创情设境导规则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同样,规则也存在于儿童的生活学习中。只不过,对于儿童来说,规则是抽象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变生硬的说教为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让他们在生长变化的自然生活状态中去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如执教《和春风一起玩时》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协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春风。当学生描述他们所见到的春风是“轻轻的”“柔柔的”时,教师因势利导:“春风轻轻的,柔柔的,多像一位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呀!小朋友们喜欢和它交朋友吗?”“春风也爱和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做朋友,等会儿户外活动时,我们也做一名春风一样的文明学生,谁能说说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文明礼貌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式的,而是根据儿童对童话十分感兴趣的特点,将“春风”拟人化,创设与春风交朋友、一起户外运动的情境,导入规则教育。学生提了很多很多他们知道的生活中的规则,比如:只能在老师规定的范围里活动,不能乱跑;想玩同学的玩具,要征得对方同意才行;跑时不小心撞到了同学,要说声对不起等。而学生所讲述的这些正是老师要进行的规则教育内容,并且,学生们所说的比老师预先所设想到的还要多。此时此刻,这些有关安全规则从孩子口中自然地表达出来,再加上老师与同伴们的倾听、赞赏与鼓励,一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就慢慢地在儿童的内心世界中形成了。

再如,“健康、安全要牢记”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暑假来了”主题活动中的一项小活动,由几道与暑假健康安全有关的图片式是非判断题所构成。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新闻播报的形式导入新课。课伊始,将两则在暑假时常见的新闻,包括溺水中小学生的统计数字,误食玩具水晶宝宝的可怕后果,以“播报”的形式进行展示。这两则新闻等于向孩子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在注意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暑假的快乐才有保障。而就在倾听与交流中,孩子们的眼神里也逐渐荡漾着注意安全的规则意识。

幼小衔接期的儿童已开始迈向“去自我中心”和道德的“他律”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规则象征着权威。为此,我们需要努力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精心构筑生活化、趣味化、多样化的开放性活动平台,以帮助刚入学儿童以最合理的方式来接触规则、认识规则和培养规则意识。

二、再现生活,身临其境悟规则

品德与生活课程提倡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品德课堂绝不能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需要选择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才能富有现实意义,也才能引导学生发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熟悉自己任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材上的内容与生活中的熟悉事例结合起来,而后在课堂上再现生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和规则,从而促进规则意识的培养。

如执教《和春风一起玩》一课,如果只是在教室里进行教学,不管如何设计活动,其开放性始终有限。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到户外,规则的教育机会才会更多,教育效果才会更好。于是,在准备课上,老师建议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风玩具。很快,一架架稚嫩但充满童真的纸飞机被制作出来了。可问题出现了,教室里操场上,纸飞机满天飞,有的扎在水池里无法捡,有的扎到了同学……教育的机会来了,教师向孩子们咨询:“为什么?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出谋献策,一时间,真实的感悟与规则的教育实现了深层的沟通。当儿童充分交流了放飞玩具的注意事项后,教师紧接着引入琅琅上口的安全儿歌,归纳提升为规范条例,规则教育水到渠成。

再如,执教《种子的探索》一课时,教师鼓励儿童把果实带到教室里,通过师生交流,了解了许多寻找种子的方法后,儿童开始动手找种子。他们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种子的“藏身之处”,用手掰、抠、剥,用牙咬、撕、扯,实在需要用刀切的,就请老师帮忙……教室里好一派热闹景象。有了方法的指导,儿童较顺利地找到了种子,他们欣喜若狂,却不随意吵闹。因为,在事先的交流中,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出,为了让大伙儿玩得有质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大伙儿找到的种子,就必须遵守一定的交流规则并付诸行动,如:什么时候该上台展示,什么时候该应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等等。这种举动是文明的行为,是尊重老师、友爱同学的表现,更是感受规则意义的过程。

上述课例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学生在调用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也强化了对规则的认知。因此,作为品德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所任教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中的活动内容进行深加工,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感悟,继而在反思自我行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规则认知,培养规则意识,促进遵守规则行为的养成。

三、回归生活,躬行践履用规则

当然,规则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于体验感悟,更重要、更为根本的是要回归到学生的生活现实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因此,我们提倡规则教育应该回归生活,使规则符合儿童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儿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儿童在生活中对规则的躬行践履。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开展完“合作真愉快”这一活动主题后,教师可结合争章活动来布置如下的课后延伸活动:请同学们按照小组所签订的合作协议,进行班级板报的设计工作,再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与分析对此给予评价。评价分为三等级,积极参与的同学,可获得参与章;在参与中能成功地与同学配合,表现突出,可获得合作章;而在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建设性意见,可获得聪明章。由于有了课上的引导,再加上课后的行为巩固,学生的行为品质迅速得到提升。而《健康、安全要牢记》一课的课后延伸活动则可以设计为鼓励学生把课上获得的信息做成宣传卡,开展“我是小小宣传员”的活动, 通过向家人和身边的同学们宣传健康、安全的相关信息,不仅进一步巩固课堂收获,而且达到“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效果,让规则意识在儿童生活中扎根发芽。

综而言之,幼小衔接阶段的规则教育,尤其是规则意识培养需要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予以关照。为了促进这一意识的有效培养,我们需要建构生活化的课堂。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儿童在接受规则教育时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顺利完成小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校园生活,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待人接物之行为规范。当然,规则意识培养和规则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它还需要所有品德教师进一步拓展思路,跳出现有教材的条条框框,结合学生的特点,去努力探索出更适合对幼小衔接阶段学生进行“规则教育”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4)

上一篇:有惊无险的早晨 下一篇:乡村夜唱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