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2-10-27 09:10:25

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无味的学科,数学课堂总是死板的,没有生气和活力的,为了转变这种观念,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最近这几年课程改革的浪潮一浪高似一浪,那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使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一个好的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教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接受,乐于学习。所以我在设置问题情境时,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规律,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入手,引入每节课的数学知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二、运用语言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要想使初中数学课有声有色,教师必须使教学语言有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肯听,才能变枯燥为有趣。因此教师应善于用形象化的数学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如在讲授三视图时,我们可以用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应善于应用幽默的语言技巧,因为幽默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欢乐,使课堂富有生气和活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或一问一答单调的教学模式。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模式。因此,要改变以往沉闷的模式就需要给学生营造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展现自己的猜想、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无拘无束地去接受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我们要改变老师“灌”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单纯的知识传递,随着教材的不断变更,书本上的知识也越来越活,要求学生也要学得越来越灵活。因此,只有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让学生学的知识“活”起来,我们才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申庄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下一篇:农村学校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