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试点建设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7 08:47:16

宜春市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试点建设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数字化试点建设对全市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袁州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以门诊作为数字化试点建设单位,添置硬件设备及安装相关软件,完成人员培训后试运行,对比分析门诊数字化建设前后的工作效果。 结果 数字化建设后,各项接种流程所用时间及总时间减少,患儿家属相关指标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预防接种;数字化;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b)-0150-03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是基于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与排队叫号系统的有机结合,将候诊、预检、留观融为一体的自动服务系统,以网络管理系统为基础,实现各预防接种门诊的全流程信息化及质控优质管理,实现与免疫规划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和门诊服务档案的对接传输,可有效解决现有门诊中的各种问题,是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必然趋势[1]。宜春市2012年全市100%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均完成信息化建设,自2012年10月开始推广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袁州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符合数字化试点建设必备条件,被定为宜春市2013年试点单位,2013年3月该门诊全面完成数字化试点建设。本文旨在探讨门诊数字化试点建设对全市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2013年3月(即门诊数字化建设前)和2013年4月(即门诊数字化建设后)来本门诊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在携带接种卡(免疫金卡)且每天只需接种1次并需付费的儿童中随机选取5例,连续30 d,3月份、4月份各选取150例儿童,共计300例儿童。袁州区预防接种门诊2012年完成信息化建设,即添置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安装并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实现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完成向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上传及交换。该门诊符合江西省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试点建设必备条件(面积≥100 m2,每日接种量≥150人次),被定为宜春市2013年试点单位,自2012年10月开始着手数字化建设,首先对门诊进行扩建改造,合理分区/室(预检、登记、候种、接种、留观等);其次完成软件、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最后完成人员培训,所有工程于2013年3月25日竣工,4月1日开始试运行。门诊数字化建设后增加了叫号系统、语音提示、电子显示屏提示、宣传等功能,引导家长按顺序完成流程;留观室、留观显示屏及留观结束刷卡机的建立和配备,为接种儿童提供留观及疑似异常反应处置的场所。

1.2 方法

由专人采用统一自制的调查表对选取儿童等候登记时间、登记预约时间、等候收费时间、收费时间、等候接种时间及整个接种流程完成时间(除留观时间)等进行跟踪及记录,然后对比门诊数字化建设前后所得的数据。同时,分析和比较被选取儿童家长进行数字化建设门诊前后的满意度,内容包括门诊环境、接种流程、等候时间、医生服务态度、接种人员接种水平、预约通知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数据库及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项接种流程所用时间及总时间的比较

数字化后的各项接种流程所用时间及总时间短于数字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各项接种流程所用时间及总时间的比较(min,x±s)

2.2 数字化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数字化后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数字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数字化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随着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已成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预防接种门诊混乱、无序,启用数字化管理后,家长在取号后,根据语音呼叫和大屏图像提示信息,进行预检登记,使自动排队功能贯穿于整个接种工作流程,在每个工作点都能进行有序控制。安静、怡人、充满童趣的门诊环境,给孩子带来快乐,使家长和医生都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情,避免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冲突,提供一个和谐的氛围。信息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合理的工作流程设计,准确有序地把儿童指引到规定的工作台上进行接种,接种医生可通过系统对儿童接种针次进行监测,有效避免了以往由手工操作引起的儿童缺种、漏种和错种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接种的安全性及免疫接种率[1]。

本研究结果显示,门诊经过数字化建设后整个接种流程的时间缩短约39 min,与严瑾等[2-3]的报道相似。接种儿童一进入门诊刷卡取号,立即有语音提示该儿童排队顺序及大概排队时间,并及时通知什么时间完成哪项流程,避免了拥挤、吵闹,同时也改善了门诊环境;此外数字化建设是基于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的跃升,接种人员只需通过计算机显示的资料,即可完成核对、登记、预约等服务内容,无需手工查找核对即可掌握儿童的应接种信息,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可减少接种差错[4-5]。数字化门诊建设使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接种流程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摩擦[6-7]。数字化建设后门诊增添了叫号系统、语音提示、电子显示屏提示、宣传等功能,引导家长按顺序完成流程;留观室的建立、配备留观显示屏及留观结束刷卡机,不仅引导家长和接种儿童留观等待,并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疑似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使接种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8-9]。

综上所述,数字化门诊的建立可改善门诊环境和接种秩序,优化接种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节约家长及工作人员的时间,有效避免拥挤及差错的发生,满足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晓丹,张立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3):385-386.

[2] 严瑾,李秋华,段洁,等.上海市某社区医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效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9):469-470.

[3] 吴殚,王凤双,肖雷.北京市顺义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探讨[J].首都公共卫生,2011,5(1):42-43.

[4] 曹雷.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91-494.

[5] 王步还,廖学舟,刘松,等.鄂州市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4):38-40.

[6] 杜国明.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539-2540.

[7] 杨永宏.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在乡镇的实践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6):19-20.

[8] 黄芳.深圳市2011年与2005年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情况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1):77-79.

[9] 陈天关,吴颖.沈阳市大东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83-84.

(收稿日期:2014-01-20 本文编辑:李亚聪)

上一篇: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