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巴高速公路暴雨水毁路堑变形分析

时间:2022-10-27 07:25:01

广巴高速公路暴雨水毁路堑变形分析

摘要:由于连续的大雨广巴高速公路12合同段发生轻微塌陷[1]。本次测量使用全站仪对公路桥梁路面和桥墩位移变化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其中D6-3号观测点降雨后一次性水平位移6mm,其余各点水平位移均有小幅变化。而桥墩方面JB2-1号位移变化较小为65mm, LJ2-2最大水平位移为681mm.变化幅度较大。希望本次测量对后续的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 位移 全站仪 测量

前言:

广巴高速公路12合同段李家坡中桥至尖包沟大桥路段,位于旺苍县普济镇远景乡,该段为分离式路基,右线分别为李家坡中桥(K92+120-K92+220)3-30m米T梁+49米路基+尖包沟大桥(K92+271-K92+559)9-30mT梁;左线分别为路基+尖包沟大桥(ZK92+294-ZK92+454)+路基。本段于2011年7月6日受特大暴雨影响,于下午12点20分左右出现K92+135-K92+350段路基塌陷,挡墙倾斜、滑移,桥梁墩位偏移、开裂等病害[2-3],致使交通中断。

1方法和仪器:

边坡工程的监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取决于监测手段的高低和优劣,而更决定于监测人员对岩(土)体介质的了解程度和工程情况的掌握程度,因而在进行有关工程监测时,首先对该地区的工程地质背景有充分的了解。本文通过现场踏勘,认真研究该段工程地质资料,选择了适应该工程的测量方法和手段。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地面位移测量,桥墩位移测量[4-5]。

1.1.测量目的

边坡的滑动[5]分浅层滑动与深层滑动,本工程所监测的边坡在施工期间出现多次浅层滑动,因此,掌握边坡地表变形对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及时发现边坡的溜塌、失稳迹象是十分必要的。地表位移测量的目的是及时反应边坡的浅表层位移变形。

1..2采用的仪器设备

全站仪在边坡变形观测、地质灾害监测广泛应用。本项监测工程地面变形监测中采用全站仪。本次工程测量采用全站仪。坡体及构筑物垂直水平位移测量采用全站仪。

2测量过程:

在提交监测方案后,我公司于8月5日组织现场踏勘定点工作,于8月6日~8日设置了测站及后视点,并安装了观测仪器。8月9日邀请原施工测量单位人员到现场指定了控制点原始坐标,并进行导线测量,确定了各测站及监测点当日坐标。11日上午我们组织测量,截至14日共测量数据5组。并根据指挥部要求,补测了4个桥墩中心点坐标。

2.1.测桩布置

本次地表监测在K92+138~K92+320段以间距30m为原则共布置6个监测断面,每条断面4个监测点,其中2个监测点位于变形量较大的结构物上(左右幅路肩、挡墙、李家坡1号墩、2号墩、尖包沟右线桥1号墩、2号墩上等),具置根据现场实际通视情况进行调整,2个监测点位于坡体上。断面从小里程到大里程依次列为:横1(K92+168),横2(K92+198),横3(K92+228),横4(K92+258),横5(K92+288),横6(K92+313)。深孔监测布设6个监测点。

受现场施工及后期工程需要的影响,原设计24个测量点,除远山侧挡墙及桥墩6处可设置观测仪器外,斜坡体须在施工完后反压整治,以及左幅车道双向通车,致使其余18个地表点以及深孔监测点暂时不具备测量条件。本次测量主要对已设置的6处地表监测点进行测量。

3.测量结果及分析

桥墩中心坐标测量结果

根据要求,本次测定了李家坡右线中桥2桥墩以及尖包沟右线大桥2桥墩,各桥墩柱中心坐标见下表:

LJ1-1563206.294638464.577563205.763638464.382 -531-196 566

桥墩中心坐标汇总表

根据以上测量结果可知道,降雨对桥墩中心坐标影响较大,最小水平位移为JB2-1 65mm, LJ2-2最大水平位移为681mm,变化幅度较大。

综上所述地表位移和桥墩位移变化均标胶明显。桥面变化方向主要向下,有向无特定方向这是由于路基软硬情况不同造成的。桥墩变化方向主要发生在水平方向上。

参考文献:

[1]《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2/T0221-2006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2/T0222-2006)

[3]《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2/T0218-2006)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探讨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关系 下一篇:青杨雌雄叶片气孔分布的异质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