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尽带“黄金甲”

时间:2022-10-27 07:05:20

“好人”尽带“黄金甲”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狭路相逢,构成了2006年最具深意的一场电影PK

黄金堆出首映礼 胡凌竹

“中国电影需要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全球首映礼上,正在美国纽约导演歌剧《秦始皇》的张艺谋通过4个卫星切换点进行卫星现场连线,在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路透社直播厅内发表了自己的首映礼感言,传送图像的大屏幕占据了舞台正中的整个墙面。墙面和两侧的礼台采用七色琉璃制造,把首映礼举行地北影厂摄影棚装饰得和影片中的后宫一模一样。近百盏射灯从10米高的天花板上投射下来,灯光从琉璃墙上反射出去,在舞台左侧的白色三角钢琴上映出彩色的光亮。一台摇臂式摄像机在半空不停地移动着位置,另一台摄像机在事先铺好的轨道上来回运转,四周还有其他5台定位摄像机将镜头对准舞台。舞台下,能容纳1200人的观众席没有一个空位,嘉宾席第一排正中的位置,《满城尽带黄金甲》制片人张伟平抱着双臂,注视着舞台。

巩俐、周润发、张艺谋的缺席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们多少有些失望,但台湾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蔡康永、吴宗宪、陶晶莹、曾宝仪和正在美国游学的阿雅都如数被主办方请到了现场,与郭德纲、何炅、沈星等4位内地主持人一起身穿唐装出现在首映礼上。宗宪和往常一样,拿阿雅的胸部开起玩笑;蔡康永与陶晶莹对片中演员刘烨、周杰伦等主演进访问;郭德纲一出场就引来台下观众一片笑声;一群拉丁舞演员围着周杰伦跳完舞后,张艺谋评价说“很娱乐”,周杰伦则谈起了“听妈妈话”的话题;大屏幕出现了一组相关照片。之后,画外音传来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讲述看着他成长的感想……

首映礼接近尾声时,李连杰从嘉宾席走到舞台上,开始了号召大家参与慈善基金的演说。10分钟后,持续两个小时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首映礼落下了帷幕。

据影片投资方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宣传人员介绍,此次首映礼花费人民币6000万元,相当于一部《千里走单骑》或12部《鸡犬不宁》的投资,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凤凰卫视、新浪网等数家媒体在中国和美国同时进行现场直播,这在中国的电影宣传中尚属第一次。现场记者议论纷纷:“简直就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而张伟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好莱坞,这样排场的首映礼非常普通。“这种片子的推动,最少需要1500万美金。”

《满城尽带黄金甲》有了一个和电影本身一样的首映礼――看上去很热闹,很有钱。对于众人关注的未来票房,制片人张伟平很有把握地表示,内地市场“超过3亿应该没有问题”。

衣锦还乡做“好人” 萎弘

“我拍电影时不紧张,现在挺紧张的。”这

是贾樟柯新片《三峡好人》在北京点映时,男主角韩三明在舞台上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尴尬间说出的一句话。这位第一次担纲主角的煤矿工人成了这部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生活中,他是贾樟柯的表弟。一项观影调查显示,韩三明的表演得到了57%的支持率,远远超过了贾樟柯的御用演员赵涛。

《三峡好人》的上映选择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时机――与“财大气粗”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狭路相逢。12月14日同一天公映;全国首映式一个是12月13日在广州,一个是12月14日在北京。贾樟柯说“这是一次艺术与商业的较量。”

全国首映式之前,《三峡好人》在广州、北京等地搞了多场点映,文艺青年们保持了对贾樟柯的一贯热情。贾樟柯空中飞人般一改此前的低调,率领演职员频繁出现在点映现场。媒体对贾樟柯与张艺谋的这场PK有“鸡蛋碰石头”的评价,贾樟柯对此回应道:“中国电影应该有第三条路可走,不应该只有商业和艺术。”

这次,贾樟柯所说的第三条路被他铺到了老家汾阳。12月11日、12日,他带着《三峡好人》回汾阳搞了一场电影狂欢,这并非首映式的活动让汾阳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热闹,除去片中演员一起和他回家乡寻根之外,黄奕、田原、杨臣刚、袁立等好友也走在了汾阳的红地毯上。与此同时,贾樟柯在家乡启动了一个名为“青年电影大会”的计划,喜爱电影的年轻人免费报名参加,选出10位青年人,由他们提供拍摄资金,并邀请国际和国内的著名电影导演指导,拍摄出10部短片。12日晚,《三峡好人》的作曲者台湾音乐人林强与内地艺人田原、左小诅咒一起和汾阳文工团同台演出了贾樟柯另一部作品《站台》中出现的许多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老歌。

作为一部投资不大的电影,又带着“金狮奖”的桂冠,《三峡好人》威震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就“签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行合同”,制片方表示,“早已收回成本”。

不过,12月14日首映当晚,影评人任兰在北京一家影院观看晚场的《三峡好人》,偌大的放映厅里,只有两位观众。而另一个放映厅里,《满城尽带黄金甲》门票已经全部售出。

满・尽・金 卓别灵

《满城尽带黄金甲》把曹禺的《雷雨》改编成五代十国的宫廷故事,也就是说,它用国事的气势和排场,讲了家事的恩怨和纠葛。在这部影片中,张艺谋做到了一件事控制。对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视觉效果的控制。他的美学概念,他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以及他驾驭电影技术手段的功力,在片中得到了完整和客观的体现。

“黄金甲”的艺术风格归纳到一个字,就是“满”。从影片开始时的宫女起床,到影片高潮时王子谋反的战争场面,美术设计极尽中国式的奢华和艳丽,烘托气氛的配乐自始至终伴随在耳边。夫妻、父子、兄弟、君臣之间暗藏的阴谋和仇恨,陈年往事带出的身世之谜和绝望的恋情。所有这―切,视觉是满的,听觉是满的,故事节奏是满的,人物情感是满的。

张艺谋一直是个“过火”大师,拍片不留白,不给观众想象空间。这次做到“满”对对他而言可能已经算做了减法。他还克制住了动作戏的数量和表现方式,在片中前一个小时理清人物关系、铺垫故事情节、酝酿情感张力之后,重要的动作戏才出现,成为情节推进的组成部分。

对中国观众而言,“黄金甲”根植于《雷雨》这出经典话剧,而在西方观众眼里,“黄金甲”有更多莎士比亚的影子,暗藏杀机的王后来自《麦克白》,因妒忌而杀妻的国王是《奥赛罗》的翻版,国王与三个儿子之间的恩怨是《李尔王》的故事,帝王之家的灭门残杀是《哈姆雷特》式的悲剧。在一部影片中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戏剧冲突,对演员是极大的挑战。而演员的出色表现,也是“黄金甲”最成功的地方。

深藏不露的国王是周润发演艺生涯中罕见的反派,不怒而威的帝王气和乖戾变态的性格都在他的不动声色中表露无疑。周杰伦不完美,却是一个惊喜,谋反失败后与巩俐的无言对视,影片结束时的舍生尽孝,整部影片最让人难忘的情义和爱都只体现在这个角色身上。

张艺谋电影中的巩俐是最好的巩俐。一个深陷孤独绝望之中却不能言说的女人,一个被

自己的爱与恨折磨的女人,而她最打动你的,又是她克制隐忍的表情。

曾经认为,在看过《三峡好人》这样的电影后,我会厌恶“黄金甲”,因为不管怎么说,它的华丽,它的残酷和它的痛苦都是假的。但是我错了。电影就是用假影像触动人的真感情的艺术。巩俐感动了我。

《满城尽带黄金甲》说到底是一部商业片,走进放映厅的那一刻意义产生,走出时意义结束,票房的高低是衡量它成败的最重要标准。经典不是用钱堆出来的,这几乎是一条公理无须论述。而高投资的影片首先是资本运作和金钱行为,这也几乎是一条公理了,在目前中国电影的市场环境下更是。

好莱坞有一则定律:一部片子的票房跟评论的毁誉没有关系,但跟评论的数量有极大关系。如此说来,我们对它的谈论也已经成为影片商业性的一部分。

因宣传和首映仪式的奢华而产生的排斥心理,由片中大场面而与“春晚”和奥运会团体操产生的联想,这些,和影片本身的品质没有关系。时间流逝,影评会被遗忘,作品作会留下今天的所有态度和情绪,日后都将变成电影人创作历程的时代背景。

三峡好人:两千年和两年 卓别夏

德国汉堡人卢安克1999年来到中国广西偏远乡村,到今年8月回国之前,他从事了7年中小学义务教学工作。他曾经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但是被拒绝,理由是他既没有为中国做出特殊贡献,也没在国家级单位工作4年以上。卢安克回到德国后给朋友写邮件说“到了德国,我觉得好像德国人是在梦里生活的,好像德国社会是在传说里的,什么都是理想中的,并不在现实里。”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即将结束的时候,生活在梦和传说里的评委们看到了“最后一分钟”送选的中国电影《三峡好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看过了21部神秘的、黑色的、诗意的,超现实的电影。他们几乎没有讨论就把最佳影片金狮奖颁给了《三峡好人》,评委会主席凯瑟琳・德诺芙说:“我们都矢口道,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

《三峡好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把两段虚构的爱情故事放在“三峡移民”的现实里。这个现实比任何电影都神秘、黑色、诗意和超现实。

山西矿工韩三明到三峡小镇奉节寻找16年未见的前妻和女儿。奉节到处在拆迁移民,前妻的旧居已经淹没在长江里。在等待前妻跑船归来的一段日子里,韩三明加入了拆迁包工队。与此同时,另一个山西人沈红也来到了奉节,她来寻找两年没回家的丈夫郭斌。郭斌在三峡做生意,挣了些钱,有了些势力,也留下一些令人不安的蛛丝马迹。后来,韩三明找到了前妻,决定带她回山西重新开始。沈红也找到了丈夫,告诉他自己喜欢上了别人,两人的婚姻到此为止。

STIIL LIFE。静物。《三峡好人》的英文片名。韩三明和沈红的故事由烟、酒、茶、糖这4样中国人最熟悉的“静物”化分成4个段落。两人的命运毫不相干,唯一交叉的元素是一句台词。韩三明在三峡结识的朋友“小马哥”有一天被人雇佣去打人,他说:“斌哥说了,他不会亏待大家。”

《三峡好人》延续了贾樟柯从《小武》到《世界》的一贯风格:长镜头,无表演的表演,大量非职业演员,实景,方言,生活化的台词。很多时候,你并不能清晰领会他的全部意图,但那些费解的段落能让你长久回味。他在片中大胆使用超现实手法:飞碟的出现;被拆迁的楼房象宇宙飞船一样拔地升空;影片结尾,有人在两座楼之间走钢丝。奇怪的是,这些荒诞的事物放在中国的现实里竟变得不足为奇,一点突兀的感觉也没有,片中角色也没对此做出任何反应。

《三峡好人》里有许多只有中国人才能解读的“密码”。拐卖人口遗留的法律和情感真空,移民工程中的黑色势力,权钱交易,底层中国人生活和生命的没有保障,国企问题,小煤窑问题。和片中人物一样,作为观众的我们,面对现实,除了接受,别无选择。由于“小马哥”这个人物的出现,片中时常响起《上海滩》的主题歌,“浪奔浪流”的歌词与长江现实的呼应令人百感交集,而这也是中国人独享的滋味。多年以后,当人们想寻找当年中国人生活的痕迹时,贾樟柯的电影比其他导演的电影都提供了更丰富,更真实的线索。

影片开始不久,韩三明找到移民办,那里聚集了很多讨说法的人,他们冲一个干部大喊大叫,说移民款被贪污了,政策落实得不公平。干部反复解释,最后说,一座两千年的城市,两年就拆了,留下的问题当然要慢慢解决。

两千年很快,两年很慢。这之间的矛盾和平衡需要每个中国人承担和化解。因为好人没有放弃希望,《三峡好人》举重若轻。我们每天活着也是举重若轻。

上一篇:我的精神病朋友 下一篇:传统传媒巨头携手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