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一体化下的武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7 06:49:57

金武一体化下的武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选定武威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区位论、“点-轴系统”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相关空间结构理论,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威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空间布局。并提出在金武一体化背景下,武威市在旅游空间优化实施中可采取的几点对应措施。

关键词:金武一体化;武威;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81-04

一、研究背景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北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业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推进生态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武威市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拥有较为丰富且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只要进行科学开发,推陈出新,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其次,在实施关中(陕西)-天水(甘肃)经济一体化、兰(兰州)白(白银)定(定西)经济一体化之后,金昌-武威一体化也被提上日程。武威、金昌两市地缘相近,旅游资源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结构不甚合理。经济一体化将会带动两市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也势在必行。

二、武威市旅游要素空间结构分析

1.武威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武威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武威市旅游资源三大景系(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齐全,典型的旅游资源是:草原景观、峡谷景观、山岳景观、森林景观、民族民俗风情、现代宏伟工程、河流与天池景观、宗教文化、奇特地貌景观、古城与古建筑、古墓、西凉文化、石窟艺术。

全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组团性分散格局,景区景点呈现出以主要道路为轴线的密集地段性,312国道不仅本身是旅游资源线,而且沿路向两翼不断延伸出次一级旅游资源线。本区南部、西部以自然旅游景观为主,点缀着人文资源;中部、北部、东部为人文旅游资源,绿洲与大漠风光结合区。武威市从西南向东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依次分布着高山河谷地带、山前绿洲地带和沙漠地带三条自然景观带,也就是从南到北依次呈高山森林草原和少数民族风情、平原绿洲的人文景观、大漠风光三大特色旅游带。这三大特色带形成组团性分散格,但是又形成明显的十字交叉形分布模式:以312国道为纵轴、石羊河为横轴,26个景点中分布在312国道附近的就有10个,分布在石羊河流域的16个。另外,天祝县的3个景点也都分布在天祝小山峡一线。同时,旅游景点接近绿洲,有19个景点分布在绿洲区域。这种分布模式的形成是有一定渊源的:一方面,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来看, 312国道沿线是古丝绸要道,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 14个人文景点就有10个分布在这一线;另一方面,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来讲,内陆河流域上游是山区,中游为绿洲区,即河流长期冲积形成的洪积扇或冲积扇区域,土壤肥沃,地下水出露,灌溉水源比较充沛,是发展农业耕作的最理想场所,而下游一般为沙漠戈壁区。另外,人文景点都分布在河流附近,这是因为水源是内陆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所决定的。

2.武威市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体系分析

旅游市场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者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基础就是对旅游市场的研究。武威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客观全面地分析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布,对制定旅游资源开发政策、方针,以及具体开发规模、开发顺序和开发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威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武威市的客源主要集中在国内与甘肃省临近的省份,尤其是西北地区的一些省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武威旅游的季节性较强,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尤其集中在夏季。武威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前来参观访问的游客一部分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团队游客,并且游客逗留时间很短,消费能力有限,基本无购物消费。在游客出游动机与出游方式选择上,据统计,有54.86%游客是亲友结伴而来的,通过旅行社组团游客比例仅占4.5%。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武威市内旅行社认为地接利润较低,业务较少,所以只注重组团外出旅游而忽略了组团进入旅游;二是武威旅游在丝路之旅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明确,营销力度不够,从而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3.武威市旅游交通空间结构分析

旅游交通是游客抵达景区景点进行旅游活动的承载方式和必要条件,是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信息、资金、能量、客流和文化意境流的输送通道。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者到达旅游景点的容易程度,它是旅游线路的组成部分,是旅游潜在资源转变为现实资源的先决条件。

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兰州向西通往河西走廊的第一站。兰新线与包兰线、包中线交汇于此。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的中心地。兰新铁路、干武(干溏-武威)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省道211线贯穿全境,交通较为便利。但是,武威市地形狭长,地域广阔,景点分散,由于新建兰新铁路改道改线,加之目前仍没有专用的民用航空机场,更没有直达部分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航线,从而制约了一部分远距离游客的可进入性。从甘肃省会兰州到武威,由于祁连山地形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全程高速公路通行,花费近4个小时,火车最快也要近3个小时,对于游客来讲,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在途中,实属一种浪费。同时,如果乘火车离开武威,由于途径车次较少,预留卧铺席位较少,在旅游旺季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这大大制约了游客来武威旅游的积极性。这种交通状况成为制约武威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

连接度是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用以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可通达性,例如,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程度等等。其衡量指标有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α指数是网络中实际连线数目与可能最大连线数目的比率,如果其值介于(0―1), R= 0,则表示只有孤立点存在;R= 1表示每一个节点都存在与其它节点之间的连线。其计算公式为R= m /3*( n-2* p) ,经计算R =0.5,这也反映出武威市旅游景点之间交通联系较弱。

β指数为网络中节点的平均连线数目,是对网络连接性的度量,对于多节点的旅游区而言,连接不同旅游资源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越多等级越高,则连接性越好,旅游者往来各旅游景区点之间越方便,较高的指数是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的要求与保障,其公式为: β=m/n,式中: β表示交通网的连接度,m表示交通网中边的数量,即两节点间的直接连接数目,n表示交通网中顶点的数量,即节点数的β取值一般处于(0―3)之间,在这个范围内,β值越大,表明网络的连接度越好。根据计算可知,n=26,m=37,则β= 1.42,由此判断,武威市旅游资源交通网络的通达度较低,通过考察发现,虽然大多数景点分布在312国道附近,但其具体之间的交通联系仍然主要是县乡道,路况较差,通行能力较低,这是影响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γ指数是指网络中实际回路数与网络内可能存在的最大回路数之间的比率,其值介于(0―1)之间,若A = 0意味着网络不存在回路,A= 1表明网络已达到最大限度的回路数目,即网络通达度极好。其计算公式为: γ= m-n + p /2*n - 5*p,式中,m为网络中的边数目,n为顶点数目,P为网络中互不连接的亚图数目。经计算,m=37,n= 26, p=1上,则γ=0.26,由此表明,武威市旅游资源的回路连接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即各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联系程度较低,这会增加旅游的成本,从而降低旅游产品的竞争实力。

三、武威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武威市应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紧紧抓住金武一体化的优惠政策,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来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整合

通过对金昌、武威两市人文地理,历史沿革,区域发展,资源状况,产业链条,人口流动,交通环境,接待能力,市场需求等旅游开发要素的比较分析,金昌、武威两地在旅游产业发展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互补优势。金昌、武威两市同饮一河水,唇齿相依、人脉相通、地缘相近,两个城市直线距离不到60公里,历史上曾经同属一个行政区,都是河西走廊的重要节点。其次,金昌、武威两市同属石羊河流域、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相近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两市经济发展水平悬殊。金昌是中国的镍都,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大,有色金属、无机化工、能源加工等支柱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城乡一体化水平都在全国、全省前列。武威则是传统的农业区,发展基础和经济实力都位居全省后位。两市在水资源、能源、产业结构和城市辐射范围等方面都有着相互补充的现实基础。应充分挖掘金武两地资源特质,重组线路品牌,细化旅游产品,细分旅游市场,整合优势资源。应重点打造以雷台、文庙、罗什寺、白塔寺、天梯山、金昌骊古城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品牌;以武威沙漠越野基地、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红崖山水库、苏武山景区、金昌巴丹吉林沙漠魔鬼城为代表的沙漠探险游品牌;以威龙葡萄酒堡、莫高葡萄长廊、天祝小三峡、金武“农家乐”等为代表的乡村民俗风情游品牌;以金川公司、武威光伏风电基地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游品牌。同时,还要连接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其他城市,共同打造以武威、金昌为重要节点,以河西走廊为轴线的丝绸之路品牌旅游线路。

(二)分层开发国内市场,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国内旅游市场开发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建议按照三个等级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即巩固提高甘肃、北京、黑龙江、贵州、四川、海南、吉林、青海、上海、10个一级市场;拓展增量陕西、河北、宁夏、广东、重庆、天津、新疆、山西、河南、江苏、内蒙古11个二级市场,使这些省份早日步入一级市场行列;积极吸纳湖南、湖北、云南、辽宁、广西、安徽、山东、福建8个省份客源,使三级市场焕发生机和活力。国际市场的开发应循序渐进、增强针对性。武威是丝绸文化和佛教文化荟萃之地,除了巩固传统客源,还应加强对具有佛教文化传统国家的宣传力度。鉴于武威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在发展沙产业过程中,也可和中东以色列等国展开合作交流,进而也可吸纳一部分中东国家客源。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旅游交通一体化

在国家投资范围内,重点抓好区域内干线公路、景区专线和景区之间连接公路的建设,着力构建旅游“大公交”,近期主要是以建设连通区域内各主要景区的公路主干道为重点,尤其是3A级以上重点景区的道路建设。其次是以金武高速为核心,辐射带动金武区域通村道路的改造扩建,力争形成金武功能完善、四通八达的网络化交通格局。三是积极做好武威军民两用机场改扩建工程,与金昌机场共同形成航线互补的空中旅游交通网。

(四)科学设计旅游商品,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加快金武两地旅游商品研发步伐,着手建设金武两地旅游商品统一的产、购、销市场。特别是利用武威现有旅游商品,挖掘以西凉文化、民俗风情、沙漠生态、新能源、镍工业为特色的,智能化、折叠化、微型化、低碳化、环保性旅游商品、纪念品。同时,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两地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规范旅游商品市场,完善旅游商品物流体系,实施旅游购物增值战略,实现旅游商品规模化,形成能代表武威“马踏飞燕”和 “镍都金昌”特色的多品种、高档次旅游商品、纪念品,全面提升金武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按照“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启动周边市场”的总体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实行旅游地接“一票制”,重点宣传推介武威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和奇特自然风光。牵头景区、旅行社组建专业营销小分队,扶持旅游企业在外设立旅游联络处,常年驻扎目标市场,进行“渗透”型促销;根据春节、“五一”、“十一”、暑假等不同的月份、节庆、假期和消费群体的特点喜好,策划推出生态、休闲、健身、探险等特色主题产品,深度开发学生、白领、厂矿、会议、商务、摄影、科考、自驾车等不同消费群体,实现月月有亮点、季季有新高;加强与周边地州市旅游集团、旅行社、文化团体的联系,把旅游线路向周边区域和丝路沿线辐射,把景点开发向邻近市县延伸,把武威纳入丝绸之路等重要旅游线路,通过行业协作、区域联合,加快建设大武威旅游经济圈;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充分利用节会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武威丰富的旅游资源,拓展国内国际客源市场。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育旅游业为新的增长极

通过选取2005―2009年武威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可对武威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旅游业对武威经济的贡献率较低,近年来一直徘徊在5%左右的水平,这和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金昌武威属于同一发展地域。金昌市是我国的镍都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是新兴工业城市;武威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武威应借助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借助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利用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带动金昌旅游业的发展,为金昌开发工业游提供经验,协调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共同做大做强旅游业。在新的发展机遇的条件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城镇的空间发展形态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产业升级为依托,发挥“1+1>2”的整体效益,把金昌武威旅游业建成河西东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实现全方位、可持续、跨越式的一体化发展。然而,构筑金昌武威旅游一体化还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仍需规划工作者和城市管理者们的共同努力。到那时,河西走廊东部将崛起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之,应充分挖掘金武两地资源特质,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金武一体化的优惠政策,有序开发,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充实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活动内容,进一步优化武威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全面提升金武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研究报告[R].兰州: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5.

[2] 郭剑英,王乃昂,熊明均. 历史文化名城武威与敦煌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比较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3):127-132.

[3] 刘丽娟.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及其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6):56-59.

[4] 李丽群.金昌市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5] 杨小梅,王录仓,李宗省,万国宁,白千千.武威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及旅游开发优化途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0):138-144.

上一篇: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旅游度假区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