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分析

时间:2022-10-27 06:44:31

公路工程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路基填筑施工工作的水平会影响到路基填筑质量,进而导致路基整体质量受损,威胁公路行车安全,所以现特意对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以切实保障好路基填筑质量,减少路基病害。本文对公路工程土方路基填筑施工要求及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公路 土方 路基 填筑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质量是公路工程的生命,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必须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特别是作为基础的路基工程,在公路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公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路基工程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土石混填路基以及特殊土路基,文章针对填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我们在进行土方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将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合理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进而保证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路基填筑质量与路基施工质量紧密相关,填筑工艺不当,填筑质量不保,路基整体施工质量也会降低,缩短路基工程使用寿命。因此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路基填筑质量,做好填筑工艺控制,切实达到保证路基填筑质量,延长路基工程使用寿命,确保路面行车舒适的效果。

1 路基填筑要求

路基填筑需要将选定好的路基填料输送到路基结构上,逐层填筑,然后铺平、碾压,保证路基密实性。国内当前常用的路基填筑方法有四种,分别为水平分层填筑法、纵向分层填筑法、横向填筑法和混合填筑法。路基填筑时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几项要求:

1.1 路基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由于路基施工是在天然地面上进行的,施工过程中必然会改变天然地表结构,使其丧失平衡性,若施工处理不好,极有可能损害路基结构稳定性。因此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路基结构在车行荷载下出现失稳、变形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切实加强路基结构的稳固与稳定性。

1.2 要具备足够的强度

路基结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强度之后才不会在车行荷载、结构自身荷载下发生变形,才能有效保证整个路基路面工程的质量,避免上层结构,即路面在使用时出现裂缝、变形问题,影响路面行车品质。

1.3 水稳性要符合要求

实践证明,在公路工程路基结构中,若路基结构长期使用,往往会因为受到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影响而发生强度降低问题,影响公路的运行质量。因此在路基施工阶段,务必要保证路基结构具备符合要求的水温稳定性。

1.4 填筑高度要合理

路基填筑要按照要求进行,要保证填筑高度的合理性,尽量不要让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等水分对路基稳定性产生影响,要按照设计要求来填筑路基,确定出路基的最小填筑高度。如果施工中出现填筑高度受限问题,要采取折中措施作相应处理。

1.5 做好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是保障路基质量的一项必要工程,施工时可采用综合防护方式来施工路基防护工程。常用方法是植物防护、硬防护相互结合,一边在公路两旁种植上树木,一边在沿河路基、充易受冲刷路段施工挡土墙、砌石护坡等等。

2. 原材料要求

原材料是形成各种工程实体的基础,只有采用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才有可能施工出合格的工程,土方路基填筑过程中,对每一取土场做路基填料强度试验,CBR 值大于 8 的一律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土方路基施工中应该选择适宜的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材料,砂土、砂性土等透水性良好、易于压实的土是良好的路基填料。沼泽土、淤泥、泥炭、含有树根和易腐蚀的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属于非适宜的路基填料,一般不宜使用。

3.试验段施工

在填方路基正式施工前,应先铺筑一段不少于 100m 的试验路段,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有效压实设备的组合及压实遍数、压实厚度、松铺厚度等,将其成果以书面形式报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大面积铺筑。

4.填筑施工

在进行路基填筑时,填筑宽度应该每侧超出设计宽度至少50cm,从而来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能够达到规范要求;当填料土质不同时,应将透水性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的下层,并做成 4%的双向横坡,不得将透水性差的填料覆盖在透水性好的填料之上,以免在填方区内形成“水囊”。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 500mm。填筑路床上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当原地面的纵坡大于 12%或横坡陡于 1:5 时,应该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 4%、宽度大于 2m 的台阶。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如果接头部位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 1:1 坡度分层留台阶。如果能够交替填筑,则应该分层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2m。

5.填土路基的碾压

5.1 填料的含水量

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时,方可进行碾压。压路机采用高频低幅的碾压方式进行碾压。速度不宜过快。土质路基压实应该按照:“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的原则进行碾压。

5.2 在道路的整个全宽的填土上压实时,最好采用纵向分行碾压的方式进行,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曲线段由曲线的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两行之间压路机应重叠 1/4-1/3 轮迹,当采用三轮压实机时,应该重叠后轮的 1/2。

5.3 当碾压一段终了时,最好采用纵向进退的方式进行第二遍的碾压,不得采用调头的方式,以免由于压路机调头时,对土产生搓挤作用,将压实的土翻松。所以,压路机要始终采用进退的方式进行碾压作业。

5.4.分层填筑、压实土方路堤

土方路堤填筑时,要尽量做好路基边缘的压实,保证其压实度。如果路基填方大高度没有超过 5 米,路堤填土的宽度设计值要比填层宽度设计值大上 30-50 厘米,并做好压实处理;如果超过了 5 米,要将路基加宽,通常做法是在路基两侧各自加宽 50-100 厘米。路基填筑时影响路基压实度的因素很多,如路基填土的土质、碾压厚度与碾压方法等等。不同性质的填土具有不同的压实性,比如非黏性土和黏性土,前者非黏性土的含水量相对比较好,静力作用下该类型土的压缩性小,动态作用下则更加容易压实;后者黏性土的含水量则相对较大,具有较强的黏聚力,压实时容易遇到阻碍,碾压工艺复杂且困难。实际施工作业中,路基新卸填土要在施工前期就推平,并碾压密实,为后续施工工作创造条件。填土压实时,要注意控制碾压温度,温度过高会导致水分快速蒸发,降低填土的最佳含水量,不利于压实,但温度过低则容易引起填土结冰,使其产生更大的阻力,无法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所谓压实度是指在路基压实后,土的干密度与标准的最大干密度之比,用百分率表示,亦称干密度系数,或相对密实度。标准的最大干密度是指用标准击实试验方法,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得到的干密度。压实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均匀一致。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 4km/h。填土的压实遍数,应按压实度要求,经现场试验确定。压实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构筑物安全。碾压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压实度应达到要求,且表面应无显著轮迹、翻浆、起皮、波浪等现象。碾压前应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分层碾压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碾压遍数。一般可通过试验性施工来确定达到设计密实度所需的碾压遍数。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碾压遍数可以用经验值:对低黏质土压实所需的碾压遍数平均为 5~8 遍;对黏质土压实所需的碾压遍数平均为 10~12遍。

6.质量检验

土方路基铺筑完一层,进行下步施工前或者填至路基顶面后,施工单位自检人员应该按照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的要求进行质量评定,施工单位自检评定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评定表中的基本要求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关键作用,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经检查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时,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土方路基的实测项目有压实度、弯沉、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平整度、横坡及边坡 8 项,压实度和弯沉属于关键项目,必须 100%合格,经过质量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7 结束语

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时,应该对填筑前的地基进行处理,保证其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一些坑井穴等进行处理,并且要严格控制填料的质量,合格的材料才有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严格按照规范以及试验段所得的参数进行填筑以及碾压施工。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土方路基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每一个能够引起质量问题的环节,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从而来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并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焕猛,阎月兰.南方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32).

[2]王文灿,陈艳菊.论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治措施[J].科技信息,2009(9).

[3]孙磊.高等级公路路基设计实例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

上一篇:公路监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初探 下一篇:公路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