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益法下的专利权质押评估基础理论探讨

时间:2022-10-27 06:34:03

基于收益法下的专利权质押评估基础理论探讨

【摘 要】 近年来,专利权质押融资这一新融资模式的兴起,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专利权作为无形资产,无论理论或实践中其首选的评估方法为收益法,但由于评估理论缺乏权威性,造成实际操作步履维艰。基于此,文章针对收益法下专利权质押评估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评估结果的合理性,进而为评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

【关键词】 收益法; 专利权质押; 评估理论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资产规模小,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专利权质押融资这一新融资模式的兴起,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实践中专利权质押贷款“叫好不叫座”,2008年、2009年及2010年三年来我国专利权授予数(仅国内)分别为352 406、501 786、740 626,而被质押专利权数分别为97、658、1 076,其被质押比例仅分别为0.03%、0.13%、0.15%,其占专利权授予数的比重微乎其微,由此可见专利权质押并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程度。

缘何专利权质押融资在实践中发展步履维艰呢?专利权作为无形资产,无论理论或实践中其首选的评估方法为收益法,但评估理论缺乏权威性,造成实际操作困难重重。因此,有必要对收益法下的专利权质押评估基础理论进行探讨,为评估师评估此类业务提供理论借鉴,促进评估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它是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授予发明人或申请人生产经营其发明创造并禁止他人生产经营其发明创造的某种特权,是对发明创造的独占的排他权,具有无形性、法定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二)专利权质押

专利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形式,我国《物权法》和《担保法》明确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三)专利权质押评估

专利权质押价值评估的本质是以专利权价值的形成理论为基础,考虑影响专利权价值变动的各种因素,选用适当的方法,对用于质押专利权在一定时间点上的价值进行量化的过程,银行以此评估值为参考依据确定贷款折扣率及贷款额,实现借款人信用增级的效果,最终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

如图1所示,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借款企业欲取得银行借款并提供被质押专利权;其次,由资产评估机构对借款企业出质的专利权进行价值评估,最后由金融机构在此评估价值的基础上确定给予借款企业的贷款比率和额度。

三、收益法专利权质押评估基础理论

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本文将分别从收益法的基本原理、专利权质押评估实质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收益法的基本原理

收益法是目前评估界三种基本评估方法之一,目前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是国际上资产评估专业领域普遍采用的三种评估方法:市场法、收益法以及成本法。

1.应用前提

(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能够用货币进行衡量。

(2)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可以预测并能够用货币进行衡量。

(3)被评估资产的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专利权之所以能够被用来质押,是因为其会给持有者带来可用货币计量的超额收益,且专利权具有明确的法律年限,其获得超额收益的年限也是可以预测的,另外尽管专利权质押面临的风险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但其还是可以预测并用货币计量的,因此其满足收益法的基本应用前提。

2.基本原理

收益法是通过对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预测,并将未来各期收益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为现值,以此来判断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其理论依据为效用价值论。

收益法基本表达式:P= (1)

如(1)式所示,收益法中涉及三个基本参数:Rt,r,n,其中Rt代表超额收益,r代表折现率,n代表收益期,收益法运用的关键即为三个参数的选择和确定。

(二)专利权质押价值评估实质

由于资产评估起步较晚,其理论基础大都借鉴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经济学价值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评估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在研究专利权评估价值的含义和实质之前,利用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对专利权价值进行了分析。

1.专利权价值经济学解释

(1)专利技术的价值

1)专利技术价值的产生

马克思彻底改造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在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具体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是劳动具有二重性,他认为一切劳动,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抽象劳动;另一方面可以看成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具体劳动。三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重性,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因而商品的价值量由抽象劳动的量来确定,由社会平均的简单劳动的量来决定,即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图2为商品的价值链转化过程图: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结合图2可以得出商品的价值由不变成本C、可变成本V和剩余价值M构成,即P=C+V+M。那么依据以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项专利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其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其中既有简单劳动,又有复杂劳动。

以下对专利价值的产生和具体构成进行分析。一项专利从概念的最初萌发到最后的产生大概要经过三个阶段:研究阶段、开发阶段以及最终形成阶段。研究阶段是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在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形成阶段都会涉及物质资料的投入、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剩余价值的产生,因此专利的价值可用公式表示为:

P=C1+V1+M1+C2+V2+M2+C3+V3+M3 (2)

综上,专利技术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其在产生的各个阶段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专利资产价值的实现

当社会中的企业研究出某个专利,虽然在很短时间内将会降低该企业的产品成本,或扩大销路,抬高价格,但这种专利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不具有或部分不具有排他性,很快将会被其他企业以很小或无成本进行模仿或“搭便车”,使得原企业的优势丧失殆尽。由于专利的研究和开发需要付出成本,但模仿者的“搭便车”行为使得创新者无法从自由市场中获得足够的经济补偿,从而导致了所谓的“公地悲剧”,因此必须由政府对研究开发者给予一定补偿或鼓励,授予其对该专利具有排他性的使用权,才能最终实现专利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创新与进步,此时专利权便应运而生了,这也正是专利权产生的必要性和本质。

(2)专利权的价值

1)专利权价值的产生

专利权是基于保护和实现专利的价值而产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专利的价值和专利权的价值是在统一过程中表现和实现的,二者实现于同一个过程,因此对质押专利权价值的评估是对专利技术本身价值和专利权价值二者的和的评估。

2)专利权价值的表现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及供求原理,当拥有专利的企业被赋予专利权时,其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价格或更高的产量提供同质量或更高质量的商品,那么此时该企业将会取得专利权带来的超额收益。如图3所示:

图3中阴影部分为消费者剩余。当市场均衡时,整个市场以M的价格提供商品,而拥有专利权的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或者在垄断市场能够以专利权赋予产品的垄断价格提品,从而产生高于市场一般利润的超额利润。

3)专利权价值的实现

目前专利权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本企业实施、授权实施、软让、作价入股、证券化以及质押融资等,当然专利权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并不是都需要经过中介的作价评估,因文章是基于评估角度基于专利权特征立足评估的方法和技术问题,对于专利权价值实现的途径具体将会在专利权质押价值评估的横纵向比较中予以具体分析。

4)专利权价值的衡量和估算

资产评估中所指的价值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资产评估中所确定的价值是一种模拟价格,非价值本身,也非真正现实意义交易的价格,只是评估师根据资产特点和市场特点对最有可能实现的交易价格进行的模拟和专业估算。在这种意义上讲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为我们谋求这种模拟价格提供了一种思路,即能从专利权价值的表现和实现过程中去寻找,探寻其究竟能够为使用者带来多大的超额收益,效用越大,其所谓的价值量越大。借助于资产评估中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对在专利权各种价值实现途径中最有可能实现的价格进行估算,从而完成专业上的专利权价值评估。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是对专利权价值的评估实质是专利权和专利技术二者价值和的评估,二者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个过程;二是基于价值的计算和衡量可以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论,从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寻找思路,即为本文选择收益途径的依据。

2.专利权评估价值与经济学价值关系

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具有时效性、目的性、意见性、估计性。因此可以看出,资产评估所指的价值既不是资产的价值本身,更不是实际交易中的价格,而是基于资产的价值结合市场情况得出的一种合理的模拟价格。资产评估价值的估算是以经济学的价值论为基础和依据的,正常的条件下评估价值不会偏离其经济价值太大。针对专利权也是如此,其评估价值不同于以上所述的经济学价值。

3.专利权质押评估价值实质

基于以上评估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区分,本文认为专利权质押价值评估的本质是以经济学中的专利权价值形成理论为基础,基于专利权质押评估的特殊性,考虑影响专利权价值影响的各种因素,找出其关键点和主要风险点,选用适当的方法,对用于质押专利权在一定时间点上的价值进行量化的过程,其既不同于上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也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交易价格。

纵观国内外文献,对收益法下专利权质押评估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资产评估基础理论出发,对专利权质押评估相关概念、收益法基本原理、专利权质押评估实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专利权质押评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维护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进而提高评估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指标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EB/OL].http://,2011.

[2] 刘萍.应收账款担保融资创新与监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 于磊.技术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

[4] 戈登·斯密(Gordon Smith).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评估[M].1989.

[5] 尉京红,王淑珍,郭丽华.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上一篇:民间资本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反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