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引导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7 06:16:14

浅析引导中职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中职生的阅读学习一直处于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内阅读模式,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过去那种简单将老师的阅读体验或一些固定性、僵化性的解读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充分尊重中职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需求,而后积极地加以引导,提高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现就如何引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兴趣。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学校在宣传展板、教学楼大厅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学校的图书室也把适合中职生阅读的书目进行归类扫描,制定了《图书室书目分类》的小册子。这样,在校园、班级有了书香墨香,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具有文化底蕴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课堂知识的纵向延伸,培养兴趣。如,《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在讲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向学生们介绍了清朝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情况,还介绍了些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课下有不少学生争着问老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我趁势此导他们多看书。这种阅读活动是课内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与课内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3.讲故事引趣。有的学生不愿读书,但是愿意听故事,并且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解中了解故事情节的曲折及人物的个性特征,懂得事物的善恶,对故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有再听的欲望。这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教师可以推荐书目,开故事会。老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教师可由学生愿意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心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间接生趣的目的。

4.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的,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动力。平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多讲些名人读书成才的事迹,让学生进行对比教育学习。如:讲述、、叶圣陶、冰心等读书的事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二、以人为本,注重引导选择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阅读观,就是在指导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追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也注意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很多时候大都是以教师的主观意向为主,教师认为一本书或是一篇文章好,就布置作业去阅读,而且还要写读后感进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没有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情感体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随着新语文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反思。传统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的弊端也越来越显露出来,现在迫切地要求教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三、授以方法,指导阅读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介绍几种阅读的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籍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有目的地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阅读方法。古人说“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四、树立榜样,鼓励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了。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去,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上一篇:凝练教师专业能力 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讨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