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7 06:08:01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生活化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实施生活化的施教策略,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所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小学数学教学,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水平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材别安排的“生活中的数”和“生活中的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生要对此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数学知识得到提升。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特别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通过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应试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素质教育在此大背景下则越来越受重视。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中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生活化的教学便恰恰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施教模式

(1)课堂导入生活化。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通过自主加工,把教材还原成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生活经验出发,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畏惧感,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初步认识。

(2)课堂例题生活化。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选择和改编,让题目更加充满生活气息,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感,让其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通过分组练习、自主讨论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自主探究的结论更加有兴趣,而且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课堂语言生活化。教师自身要注意尽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鉴于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运用。

(4)实践活动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每一章数学知识后,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工具作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的施教策略

(1)借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小孩从出生到上学他们的脑里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多彩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多彩世界(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他就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会举出多种实物,比如矿泉水桶的桶底,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自行车的轮子等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的设计的理由: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人就不易掉入洞内: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可以滚动前进。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与圆的特点有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 ”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引入,学生学习圆的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兴趣就自然产生了。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来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和利用生活素材,使学生在生活的世界里遨游。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总共拿了20元来准备今天的晚餐,怎样去买比较合理?首先,学生要根据家里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列出一个菜单,然后通过比较不同肉、蛋和蔬菜的价格,在不超过20元的情况下估计买菜的总价,还要对比不同卖家的价格和质量,在买菜时还要和卖家讨价还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切身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3)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首先要搞好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个教师,自然也喜欢他的课。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就要先做其“益友”。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像生活中的朋友一样,让学生产生一种“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缩短师生与学生间情感上的距离。教师应倡导师生的人格平等,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顾问。其次是课堂上不要对学生提出不必要的清规戒律。如学生在座位上只能挺胸直腰,双手交叉放在背后。文具盒必须在桌面右上角摆成一条直线,发言之前先举手等等。这种追求形式的准军事化的教学管理,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身体,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对上课插嘴的学生要持宽容的态度。因为内向胆怯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勇于表达的学生才会插嘴。虽说有时插嘴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但因此而打消学生的思维与发言的积极性,实在是弊大于利。

(4)参与实践活动,巩固数学学习成果

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死记那些枯燥的概念和公式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引导学生多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一下纸板水果箱、方形金鱼缸、和微波炉的表面积和容积;学完“百分数”后,可以设计一个“家庭消费情况记录表”布置学生回去调查。要求大家搜集近自己家近三个月的日常消费数据,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食品支出、其他支出与总支出三者之问的关系,计算出各类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这样即密切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结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对身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中构建起数学知识框架,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国林.浅议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J].小学数学参考.2013(12).

[2]贾培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3]岳香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初探[J].群文天地,2012(09).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下一篇:营造教学气氛,丰富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