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时间:2022-10-27 05:58:45

农业局粮食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今年是实现“十二五”中期计划的关键一年,我县以“整乡推进促发展、抗灾减灾保丰收”为目标,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3]37号)和《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关于印发〈2013年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业[2013]7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县打造酿酒原料(水稻、高粱、玉米)基地实际需要。决定集中在镇进行水稻高产创建;镇、镇进行玉米高产创建;镇进行小麦高产创建(因小麦已实施,本实施不在涉及小麦)。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面积:全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4万亩(整建制实施),其中核心示范4000亩,百亩攻关面积200亩。辐射示范面积4万亩,其中核心示范4000亩。玉米高产创建1万亩,其中核心示范1000亩。

(二)亩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单产650公斤以上(含再生稻),百亩攻关示范片单产达到750公斤以上(含再生稻)。辐射区亩产较上年增加2%。玉米单产600公斤以上。

(三)科技指标:水稻示范区应用优质稻或超级稻组合、旱地集中育秧、带药移栽、水稻宽窄行和开厢强化免耕节水栽培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示范辐射带动区强化栽培比例达到50%以上。玉米地膜覆盖达100%。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行政推动

1.成立项目领导组和技术组。县领导组组长由县府副县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农技站、计财股、科教股、局办公室等组成,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技术组由县农技站长担任组长,副站长、担任副组长。

2.完善项目考核机制。县上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含辐射面积)列入年度粮食生产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示范面积、带动面积、再生稻蓄留比例以及中稻、再生稻测产情况分项计分考核,综合评分设奖。

(二)工作组织方式

1.按照“户登记、村申报、县确认、镇实施”的方法进行选址布点,以保证示范带动效果。

2.开展宣传引导,全县分别于播种、栽插、再生稻蓄留时段召开项目启动会、培训会和现场会。

3.落实技术人员联系点制度,深入示范点开展培训两期以上。

4.在示范区树立宣传标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报刊等,充分展示推广技术和应用成果。

(三)严格检查验收

项目领导组分六次开展验收,依据对核心示范区的验收结果确定兑现物资补助和实施工作奖励。

第一次验收:2月20日前按一个示范点只选一个品种的原则,对已确认的高产创建核心示范面积免费统供优选稻种1公斤/亩,杂交玉米种(高粱种)2公斤/亩,每亩收取20元项目实施保证金。

第二次验收:3月10日至30日验收旱地育秧、落实情况。对适用旱地集中育秧的农户每丈长苗床补助现金20元(折合每亩苗床补助2000元)。玉米集中育苗参照水稻进行。

第三次验收:4月20日至30日验收稻田开厢、强化栽培、平衡施肥、杂糯间栽,玉米地膜覆盖执行情况。对完整执行技术措施的稻田每亩补助水稻配方肥15公斤。玉米每亩补助配方肥25公斤。同时返回执行农户项目保证金(未按要求种植的不予返回,资金转入下年粮油高产创建实施使用)。

第四次验收:7月15日至20日对长势良好并已齐穗的稻田每亩补助再生稻肥料10公斤,并组织各乡镇组织统一施用再生稻促芽肥。

第五次验收:8月15日至20日对全县各高产创建示范点进行测产验收,按上、中、下三类田块测算中稻和玉米产量。

第六次验收:9月下旬进行再生稻验收以及开展全年工作考核评奖。

三、技术措施

(一)水稻

1.选择超级(或优质)杂交稻种:选用抗病性强、再生力强、高产优质的超级杂交稻种,生育期为145至150天为宜。

2.实行旱育早播早栽:播期2月25日至3月6日,适用“旱育保姆”技术,每亩用种量为0.75-1㎏(糯稻为1.25-1.5㎏);栽期4月5日至10日,基本苗1.1-1.4万株/亩。

3.免耕厢式节水栽培:按160-170cm开厢,厢面宽130-150cm,厢沟宽30cm,厢沟深30cm;一厢栽4行,窝距40-42cm×40-42cm,每窝3株组合呈三角形(糯稻为每窝6株),株距8cm。

4.施用配方有机肥:适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尽量多用有机肥,亩清粪水不少于2000kg。

5.绿色防控病虫害: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在浸种、浸秧环节和早期预防可适用化学防治。

6.再生稻改良技术:在中稻齐穗后亩施尿素10—15㎏既作穗粒肥,又当再生稻促芽肥。中稻完熟收割,并将稻草放置厢沟中,收割时有80%稻桩抽发新芽,3天后喷施优聪素叶面肥。

7.低桩免耕复种技术:再生稻收割时桩高控制在10cm以下,稻草仍放置入沟,冬季需关水腐熟,次年无需耕犁,将厢沟中腐熟的稻草起上厢面,补充底肥后即可栽秧。

(二)玉米

主推以增密和覆盖栽培为主的玉米配套高产技术,狠抓落实规范化改制、育苗移栽、地膜(秸秆)覆盖、合理密植、水肥耦合等关键技术环节。通过重点推广生物导弹技术、大喇叭口药剂点心、杀虫灯诱虫、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等技术,搞好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四、试验研究工作

由县农技站负责在镇踏水桥村结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落实品种展示对比试验10亩,展示品种26个。其主要目的是筛选酿酒水稻高产品种。

五、资金使用计划

高产创建区投入总资金174.5万元,其中100万元为本项目(2013年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省级财政资金,74.5万元为整合其它项目(含县财政投入)资金。资金主要用于集中育秧、采购种子、采购专用配方肥、绿色防控、产量测定等。计划明细如下:

(一)本项目100万元资金投入

1.采购中稻配方肥123吨×0.35万/吨=43万元。

2.采购再生稻配方肥32吨×0.35万/吨=11.2万元。

3.采购玉米配方肥17吨×0.35万/吨=6万元。

4.采购小麦配方肥28吨×0.35万/吨=10万元。

5.培训会、总结会、技术交流与现场观摩、交通、差旅经费10万元。

6.测产、验收、考种费用6万元。本县自测(含国家调查队)和请省、市专家测产相结合,针对水稻、玉米、小麦高产创建区的试验、核心示范和面上测产。

7.统防统治费10万元。用于生物防治、有机防治、物理防治购物及统防统治支出。

8.配套试验3.8万元。

(二)整合其它项目(含县财政投入)资金74.5万元。集中重点建设水稻、玉米、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具体用于集中育秧和采购水稻、玉米、小麦良种。整合资金的来源是县财政抗旱救灾资金、“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项目省级财政资金。

1.集中育秧费用20万元。分别在怡乐和水清镇各建1个水稻、玉米、高粱集中育苗场,计划每个约10万元。

2.采购水稻种子9吨×5.5万/吨=49.5万元。在省级财政资金“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基地建设费用中列支。

3.采购玉米种子(高粱)2吨×3万/吨=6万元。

上一篇:刍议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变革 下一篇: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辅助应用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