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7 05:50:28

探索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教师,其必须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的身份,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教学中尊重、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病理学基础;微观教学法;合作合作;中专护理专业

G712;R-4

病理学素来有基础医学跨入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病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疾病诊断、防治方面有了不断的突破。所以,对于病理学学习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程的学习。以中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学生学习兴趣欠佳,导致学科学习效果不佳。微观教学法(归属行动导向教学)的提出,更符合病理学教学工作开展的目的,最大程度上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微观教学法涉及到头脑风暴法、团队合作等,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中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一、病理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情况

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开始入校学习,一般的年龄都在16岁左右,所以这部分的学生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不稳定以及自动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在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对不足,更无法很好地去解决和分析问题。病理学是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所以内容很枯燥,对于基础课程学习上的兴趣不高,另外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病人很少,这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二)教师情况

就护理专业任课教师而言,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掌握方面不佳,仅仅注重一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却忽略了每一个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所以忽略了教学工作的实用性特点。另外,护理学校的教师在毕业后就进入学校教书,所以在临床护理知识方面的掌握不足,最终发生了病理学科、临床护理内容脱节的问题。

二、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R挡±硌Щ础中的应用

从病理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微观教学法自实施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详细应用方法汇报如下。

(一)分组及安排

将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为小组人员进行任务安排,最终将小组活动结果进行一一演示,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比,教师进行总结。

(二)工作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意识、能力、责任感的培养,另外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开展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

虽然已经为学生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还是需要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独立的工作空间,并为每一个小组提供必要的媒体设备和材料。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之前,先综合考虑教学任务的大小来进行小组成员多少的划分,最终将2015级护理专业的1班分为5个小组,每组成员8人。为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均发放一张海报、两支记号笔,小组自行决定名称。

(四)教师扮演角色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人员,其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准备阶段要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并思考讲解的具体方法。其次,教学工作阶段要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不去对学生的学习和想法加以干扰。最后,教学评估阶段,要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发言。

(五)案例分析

此次实验研究选择的是一名存在多处身体损害的患者,包括会撕裂伤、骨盆骨折等,对患者实施了必要的手术治疗。术后休息阶段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肺淤血水肿、咯血等问题,行横结肠造瘘术后死亡。对解剖结果进行分析,膀胱粘膜有急性炎症,静脉丛里有血栓,多处出血梗死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进行提问,例如伤员死亡原因、血栓形成原因等。

(六)任务安排

小组成员对教师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讨论后的总结内容均在海报上体现,并安排小组成员中的1名成员进行具体的讲解说明。教师此阶段只是进行观看,不做参与,整个任务阶段完全由学生掌握。

(七)成果展示

每组学生进行发言后,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择大家最喜欢的演讲人员。另外,将小组成果海报贴在班级内,让学生产生任务自豪感意识,并愿意主动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增加了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也让学生养成了更好的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也需要对小组内融入意识不强的学生进行关注,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合本文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病理学授课内容具有理论性较多、内容繁琐的特点,所以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必须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珍.探索微观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7):92-92,93.

[2]师社会,刘军民,邢亮等.PBL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9):102-103.

[3]杨艳.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83-84.

上一篇:Mn掺杂SmFeO3的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大学基础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