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

时间:2022-10-27 05:41:51

模式与教学模式辨析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学模式的文章和著作出现了很多,教学模式的种类也出现了很多,但是对于具体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定义是什么,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些学者更是认为“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那么教学模式到底是什么?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要怎么样来构建?从模式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模式;模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17502

作者简介:刘丽(1986-),女,山西晋城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江玲,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

0引言

“模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常见到,它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经济、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等多种领域都能看到“模式”。《汉语大词典》(1989年)中对“模式”的解释是:“事物的标准样式”。 “模式”兼容了实物与形式两大类,它不只是实物的“模型”,还可以是非实物的“模型”。

1 什么是模式

1.1模式的来源

模式来源于思想,它是以感性的事实存在为起点,但又不停留在感性的当下,而是要创造出感性存在中不曾出现过的东西,所以模式并非只是思想感性的再现,也是理性的思想创造。例如“教学”这一模式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经验传递”的需要,经过思考而产生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需求而进行思考,进而产生思想,经过对思想感性的认识后,进行理性的构造产生了模式。

1.2模式的形成过程

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简化、抽象、假设重要条件下,理性地再现原型客体或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作为中介,是可以帮助主体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如图1所示。 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是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模式/模型是对原型的否定,获得的新型是对模式/模型的否定。其中用到了相似、简化、抽象等科学方法。等模式建立之后人们往往会把它用到一个实例中去证实、检验、修改。所以模式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

图2中,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但此时的模式只是一种假设,在未证实之前它决不是理论,但被证实后,即有可能形成理论;另外在理论的指导下,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到实践中加以应用,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可以来自实践,也可以来自各种理论,所以模式还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中介,模式可以上升为理论也可以指导实践,这个过程也是双向的。模式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式),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像模式)。抽象程度越低,模式结构就越复杂庞大;抽象程度越高,模式结构就越简单。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模式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属于认知范畴的。

1.3模式的正确认识

模式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只要存在人类活动就会有新的模式不断产生,并且用模式与客观环境发生作用。模式是人类主动构思、主动创造的,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让我们来使用,没有一个绝对恒定的模式来供作万世沿用,也绝对不会有一个万能的模式,能应用到实践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我们要不断突破旧有的模式,创造出符合时代使用的新模式。这是历史现象,也是模式的功能与作用的体现。我们不能否定模式,否定模式就是在否定人类活动的特殊本质;我们不能贬低模式,贬低模式就是意味着贬低思想的价值与作用;同样,我们也不能拒绝对模式的使用,拒绝模式的作用就是在拒绝思想对行动的指导。

模式同人类思想的发展一样,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古人构想出来的模式,今人试行过的模式,都是我们创造自己模式的资料。所以模式也是一种用来记录和传播经验的工具。模式还具有指导的功能,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应用模式时要辩证地看待它,在使用它时还要注意它的情景性,不能死搬硬套,不能把它看成是实践的唯一标准,不能让它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形成教条主义。应该在时代的要求下创造性地应用它,这才是模式的本质。

2教学模式的形成

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有目的性的,它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解决教学问题。根据以上对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教学模式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概括、提炼出教学模式;二是从教学理论出发,提出假设,设计模式,然后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改而后形成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模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的方法:前者为归纳法,后者为演绎法。

归纳法研究教学模式的起点是教学经验,是对众多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再根据某种理论,把其升华为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模式。这种实践形态的教学模式通常是理解、领悟,是情境性和个性化的,通常具有不可言传的特点。这种模式的形成理论依据不足,理论概括层次不高。演绎法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提出假设,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再将设计的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反复对其进行实验、修改、完善。这种以教学理论为依据设计的模式,目标明确、理论基础充实,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论的发展史表明,人们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约30岁时即开始设舍讲学,在其长期教学实践中致力探求“学而知之”的教学方法,把学、思、习、行视为教与学活动的四大要领。宋代大儒朱熹集宋学之大成,将儒家的教学过程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引《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施教与治学必须遵循的一般程序,既继承了孔子的衣钵,又发展了孔子的教学过程思想。

早在古罗马时代的学校里,文学课的教学就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程式。首先教师朗读课文,学生附读;接着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边听边记,最后由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评论。据记载,这套教学程式虽没被概括为理论模式,但却流传广泛,曾支配欧洲中等学校语文教学1000多年,直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

上一篇:AutoCAD教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