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考学生体育考试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调控

时间:2022-10-27 05:19:31

浅析中考学生体育考试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调控

【摘要】初中学生参加中考必须参加体育考试,由于学生缺乏体育考试经验,许多考生往往出现严重的考试焦虑情绪。本文针对中考体育考试出现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主要是从考生所处的环境、日常的体育锻炼情况、考试当日的考场环境以及考生自身心理素质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体育考生的焦虑情绪提出了几个调控的方法,有身体焦虑调节法、表象训练法、认知调整法以及行为矫正法。这些方法需要结合考生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实施。

【关键词】初中体育考试;焦虑情绪;影响因素;调控

许多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与波动,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情绪变化为运动焦虑。运动焦虑是学生在体育考试中预感到结果会对自尊心造成潜在威胁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表现为不安、忧虑、烦恼、愤怒、紧张、恐惧等,实际上也是某种动机程度和情绪紧张所表现出来的激活水平,而事情的不确定性正是运动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运动焦虑一般以自身反馈为能源,当处于焦虑状态中的学生意识到自己这种情绪反应的迹象(如心率增加,神经质地发抖等)时,这种意识就进一步增强原有的焦虑程度,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体育考试结果。

一、初中学生中考体育考试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1.教育因素对考试情绪带来的影响。教育影响因素对于中考体育考生的焦虑心理影响是主要因素。父母的教育能力和体育教师的水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生个体的焦虑水平。大部分考生认为父母的教育能力很重要,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其他人都要多,父母的教育思想、水平、态度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影响考生的运动焦虑水平。尤其是现代教育资源仍较稀缺,考生竞争的环境比较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极大的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较好的成绩,进而,所寄予的希望以及要求都比较高。但是,父母过高的期望,往往会使体育考生产生过高的焦虑,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其次,体育老师的水平也很重要。体育老师是学生日常体育训练的主导者,体育考生中考前几乎每天都参加体育训练,在体育考生的训练过程中,如果稍不留神,就可能意外受伤,进而引发对训练和考试的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优秀的体育老师能够通过控制训练强度和负荷,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等,确保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有的考生认为考前辅导非常重要,有的考生会因考试的压力,产生焦虑过高,在完成平时都能够掌握的技术动作时出现了明显的失误。考前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可通过传授一些基本的考试技巧,强调重复一些考生比较容易疏忽的细节问题,对于适当提高或者降低考生焦虑水平,保持焦虑水平在适宜范围有很大帮助。

2.日常训练对考试情绪带来的影响。日常训练方面的影响,包括训练的场地器材、考试的难度、身体状态的恢复、训练强度等方面。中考之前,学校都有较多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准备参加考试。而学校的器材通常都不完善,设备配备不齐,使学生无法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影响运动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焦虑水平上升。身体状态的恢复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运动水平的发挥,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考生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打好身体基础,为体育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够让考生发挥出正常水平,表现出应有的能力,身体状态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成败,焦虑状态也将随之改变,进而影响技术的发挥。在训练中,体育老师应根据人体运动规律,掌握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根据考试时间的安排,合理控制运动量,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及运动水平在考试中达到最佳状态。

3.环境影响对考试情绪带来的影响。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是考试时的天气情况、考场的开放性、考场熟悉程度。对于体育考生而言,训练环境和考试环境都具有较大的影响。环境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因素有诸多方面,但对体育考生的焦虑水平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天气情况、考场的开放性、考场熟悉程度。考试天气情况在很大程度使学生产生焦虑,容易引起失误,从而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体育老师应以通过模拟训练,或者创设一些特殊环境,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体育训练或模拟考试,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改变的天气,使恶劣的天气条件对考生的各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4.自我心理素质对考试情绪带来的影响。自我心理素质包括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尊、自信、经验以及文化课成绩等。考试中个体的自我调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进而影响其认知评估。考试情境是相对开放的状态,身体状态也不会总是一成不变。一旦对考试不利的情境出现,或者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影响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此时,就必须有及时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通过自我调控,消除不利于自身的因素,保持考生心理的相对稳定,使考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评价而言,能否进行自我评价,充分认识自我,给自己定合理的目标,这将影响目标的实现。具备较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才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自我概念,即主体对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同样的运动情境下,有的考生出现高焦虑,有的考生焦虑程度较小,主要与考生的个性差异有关。自信是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强的考生对考试的期待更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考试的评价和行为表现。

二、初中学生中考体育考试焦虑情绪调控的方法

1.身体焦虑调节法。身体焦虑调节法所依据的理论假设是焦虑和害怕产生时常伴有心率、呼吸和肌肉紧张的变化。因此,对这些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就能导致焦虑反应发生相应变化。在使用身体焦虑调节法时,开始是由教师传授有关技术,使他们掌握这些技术,当考生无需他人帮助,自己能运用这些方法调节情绪时,这些方法的效果才能最好体现出来。常用的身体焦虑调节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沉思和生物反侧。

放松训练主要是采用肌肉放松和渐进性放松训练法,这一方法的程序从基本上是使各肌肉群紧张与放松,最终使考试学生会区分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沉思是一种平息精神激动、使人体放松的方法。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所有感觉在脑中对过去经验进行重视或再创造的过程。利用表象训练调节运动焦虑的方法主要包括表象转移、回想成功的情景或经历、技能的心理演练。其中,表象转移是将学生从应激或失败的情景表象中转移至积极的情景表象中。回想成功的情景或经历是当一个考生体验到焦虑时,可以通过想象以前成功的经历和结果。技能的心理演练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或在考前进行技能的演练,使考生将对考试的担忧转移至对活动的注意上。表象训练具有个体差异性,只有考虑个人的表象特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认知调整。认知调整的直接目的在于娇正被认为是导致不适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特殊思想和信念。认知调整虽有各种具体方法,但不管哪一种方法都强调行为和情绪问题密切相关,只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就可能导致行为和情绪发生变化。在认知调整法中,有些方法不仅集中于对考生的认知调整上,而且也包括放松、表象或其它技术。认知调整法包括理性情绪治疗、应付技能、思维中止法、技能演练和催眠术等方法。

理性情绪治疗是让考生树立合理的观念;应付技能是帮助考生应对运动中出现的情绪问题,包括认知调整技术、生理应付技能(如呼吸调整、放松训练思维);中止法主要用于考生控制自我挫败(不合理)的思维和表象,它特别适用于反复思考过去的事情以及反复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思维活动的考生。

4.行为矫正法。行为矫正也称行为治疗,它是应用学习心理的原理,特别是条件反射的规律,帮助个体破除不适应的情绪或行为,形成新的适应情绪和行为。行为矫正技术主要包括涌现法和系统脱敏法。涌现法是消除考生对引起焦虑线索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反应,要求考生面临引起焦虑的真实刺激情景,并阻止其逃避性反应,也可以让考生采用想象害怕情景的方法。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矫正以焦虑反应为主的不适行为或躲避反应,通过实际的训练,使克制焦虑的反应替代焦虑。

三、结束语

虽然考试焦虑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是也要看到,焦虑情绪同时也有助于成绩的发挥,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使人处于身心活动的最佳应激状态,大大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在出现考试焦虑情绪时,必须采取科学对待的态度。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承认教育协作组.体育心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李琪.如何调整体育专业考生考试前的焦虑状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12.

[4]黄定彪.中考体育考试焦虑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体育世界,2008-09.

[5]段黔冰.学生体育考试与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及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3-03.

上一篇:当传统绘画邂逅动画创作 下一篇:强化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几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