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术后伤口包扎对血循影响的观察

时间:2022-10-27 04:07:49

摘要:目的 了解断指再植手术后常规包扎和不包扎对术后患指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50例60指行断指再植术后行不包扎方法,统计血管危象发生率,与先85例93指行断指再植术后行常规包扎方法进行对比,135例均常规完成断指再植手术,回顾分析此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包扎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2.5%,常规包扎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0%,统计分析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经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运用不包扎方法可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关键词:断指再植;包扎;血管危象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本组50例中男47例,女3例,年龄12-47岁,平均年龄28.4岁;平素身体健康,均无手术禁忌症。受伤原因:切割伤36例,压砸伤6例,绞伤8例。指别:拇指7指,食指15指,中指14指,环指16指,小指8指。断指均完全离断,离断部位:近节42指,中节10,末节8指。

1.2处理方法

常规包扎方法:常规包扎方法:常规消毒后用多层无菌纱布在指侧间作交叉重叠包扎,每指以16层为宜[1]。不包扎方法:换药因敷料与伤口贴合紧密,可先用温盐水湿敷,后轻取敷料,常规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一再植指指皮肤缝合处背侧及掌侧,敷料层数以16层为宜,每一再植指指侧之间不包扎无菌纱布,每一再植指指端应外露,以便观察指端血液循环。手指应包扎于功能位。包扎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宜太松,以防敷料脱落。包扎范围,自手指致前臂上1/3,并用绷带包扎以达保温目的。

2、结果

不包扎组50例,术后有6指发生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0%;常规包扎组85例,术后有21指发生血管危象,常规包扎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2.6%。统计分析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经χ2检验,p值小于0.05,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断指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指体通过手外科及显微外科的手术方式重建其血液循环,从而使指体获得再生的手术,随着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术后血管危象仍出现较多。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2]有关,除术者术中的操作,吻合后的血管还易受温度、疼痛、情绪、吸烟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血管危象,而局部血管外周压力也是引起术后血管危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术后采取恰当有效措施,不但可以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再植手指顺利成活。我院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不包扎方法能减少再植指局部的压力,有效地减轻再植指肿胀及血管危象的发生,而且可使再植手指顺利成活。

参考文献:

[1]程国良潘达德.手指再植与再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6.

[2]李维,江珉.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诱发因素分析[J].医药杂志2012,4(24),70-72.

作者简介:

李吉,男,25岁,贵阳中医学院2012级研究生,骨与关节损伤方向。

上一篇:针对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的分析 下一篇:优化“五制”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对病区基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