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时间:2022-10-27 03:39:20

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提要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财务控制的需要。财务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都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消耗,这就是财务控制成本。财务控制成本包括设计成本、运行成本以及经营管理者的机会成本等有关内容。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契约的组合,由此产生了委托关系。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人均是理性经济人,各自目标不一致,且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人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他们利用私有信息从个人利益出发,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利己行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委托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从而降低经济的运行效率。解决这一冲突的重要方法是建立和完善财务控制,这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内部财务控制的理解

内部财务控制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活动。从该定义上看,内部财务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控制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财务控制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依照既定的目标前进,并且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所有的内部财务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

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作用

(一)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企业财务学主要从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内部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起来共同追求企业的财务目标。所以,将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对决策层(出资者)和执行层(经营者)都是可行的。

(二)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实现的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同时,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由于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要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控制,才能得到调整。因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内部财务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而对实施预算的行动不加控制,预定的财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而财务控制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没有

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

三、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制度不明确。我国目前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产权合作。

(二)财务管理理念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尽管有的集团公司也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但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到旧的财务观念影响,而主要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较慢,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在财务成本控制与资源优配中,缺乏科学的方法作指导,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控制薄弱。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监控被忽视,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效率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弱化,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社会监督效果,只有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好,才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才能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从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入手。

(四)没有贯彻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及控制必须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从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财务稽查、内部审计、考评激励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及贯彻,加强过程控制、强化薄弱环节,确保

全集团能围绕确定的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保证利益最大化。

四、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一)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公司财务管理权可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合理配置和落实,否则就会权责不清,,损害他人利益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加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无论企业财务控制采用集权还是分权,或是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体制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优化中都需要一个长期博弈过程,变短期的企业集团行为为长期的企业集团行为。这种制度化旨在营造一个长期的行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冲突的因素虽然存在,但合作与协调的可能性越大,财务政策运行的过程中就越有可能不发生与目标的偏差,财务失真的频率与幅度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行为的效率。

(二)完善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可以说是一个企业运营的血液,对他的使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应当约束企业内部设计货币资金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能享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另外,要加强事前、事中控制。未来的事情总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地采取预防性控制是相当困难的,企业要想在事前控制中取得实际效果,可在控制中先进行事项风险评估。事中控制也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加强事中控制,以及时地发现经济业务中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错误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误的继续扩大,以此来加强货币资金控制的科学性。

(三)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建立合理的内部财务关系。授权审批制度的关键是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特别是对一些易造成损失和资产流失的重要项目需要作出明确规定,以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子公司对外投资、贷款的立项、审批、控制制度,并重视对投资、贷款项目的跟踪管理,以规范子公司的行为。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从财务控制的深化可以看出,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财务控制已演化为多层,由此带来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权责利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利于进行财务控制。

(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

(作者单位:山东省夏津县电业总公司)

上一篇: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实物资产管理 下一篇: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