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10-27 02:52:05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

摘要:从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分析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教材建设 措施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外语听说读写,熟悉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富有现代市场意识和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并能够独立完成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具体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基本工具。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加强适合于本专业的教材建设。

一、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的选用情况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的系列教材,即“十一五”规划教材或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这主要缘于以下两个方面:

1.教材市场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系列教材,这是导致其选用适用于母体高校系列教材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独立学院自1999年开办至今也不过10年,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而教材编写却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要求编者不仅要了解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定位,更要了解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生源的特点,否则编写出来的教材很难体现针对性。而独立学院发展初期,教师队伍还十分薄弱,甚至还不具备教材编写的能力。这种情况导致了整个教材市场上缺乏针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系列教材。

而适用于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母体高校的系列本科教材,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不仅种类较多、选择余地大,而且能够及时地进行修订,以跟上时代不断发展的步伐。这是造成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系列教材的原因之一。

2.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队伍的组成,是决定其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系列教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调查,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队伍由三部分组成:

(1)自有专任教师。他们是独立学院独立聘任,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这部分专任教师又分成两部分,一是近年毕业的硕士生及少数博士生;二是高校已退休、高职称的老教师。

(2)兼职教师。他们多是其他高校的在职教师,这部分老师聘期相对较短且不固定,多是以一个学期为聘期。

(3)母体高校的教师。他们时间较为充裕、教学经验较为丰富。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初期,自有的青年专任教师,尚不具备教材编写的能力;自有的专任老教师,又缺乏教材编写的积极性;而兼职教师及母体高校的教师,本身还兼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时间与精力来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材。最后的结果是,只能选用适用于与母体高校相一致的本科系列教材了。

二、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用母体高校教材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用母体高校使用的系列教材,能够让那些来自母体高校的教师、其他高校的兼职教师、独立学院自聘的退休老教师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但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办学定位的差异,独立学院选用适合于母体高校的系列教材,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不利用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教育对象难于接受和理解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育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所招收的学生是介于普通本科与专科之间的三本学生,生源素质同母体高校相比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比母体高校学生平均低100分左右,甚至有的达近200分。学生中除极少数高考发挥失误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他们对于母体高校教材中那些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一定难度,多数学生的反映是听不懂或是听不进去。

2.不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母体高校的教材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研究,而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势必导致难于实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

三、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的措施

要实现独立学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在认真研究学习母体高校成熟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学生实际,切实加强适用于本专业的教材建设。

1.教材建设应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与母体高校相比,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类院校相比,又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最为显著的特征。为此在教材建设上,要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应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的普通本科教材与高职高专类教材建设的优点和经验,以就业为导向,做到理论上高于高职高专类教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上高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教材。

2.教材建设需要考虑生源的素质

由于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生源在层次上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上应该量体裁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方面尽量通俗易懂,实践方面尽量采用案例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材建设应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主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想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建立一支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引进那些具有较高学历,同时又具有丰富企事业单位经营或管理经验的教师。以这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导保证教材建设的实用性,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教材建设应注意审核,保证质量

教材建设是要严把质量关,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今天,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方面,要给编写教材的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相应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循序渐进,可以先从讲义入手,待讲义成熟之后再形成自编教材,经专家评审后再公开出版。

总之,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明确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生源的具体情况,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依托,把好审核关,才能保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的质量,并实现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提高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珍荣,何全旭.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2):50-52.

[2]陈原,叶德万,易露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6,(12):25-26.

[3]李巧芬,张凤琼.关于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思考.宁波大学学报,2010,(7):36-40.

本文系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教研项目《吉林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研究》(GHJY2009B020)。

上一篇:独立学院ESP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英语委婉语的社会语言学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