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都市休闲体育现状研究

时间:2022-10-27 02:42:32

皖江城市带都市休闲体育现状研究

课题资金来源:安徽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2011SK252

[摘 要]中国中部资源丰富的安徽,在改革的浪潮中,经济充满活力,尤其以皖江城市经济更具代表性,这经济大发展中,带来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有观念上的更新,经济的繁荣也为皖江城市的居民从事休闲体育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本文对皖江城市带的居民从事休闲体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居民从事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休闲体育形成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为体育部门管理、组织带来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都市休闲体育 现状 研究

一、皖江城市带都市休闲体育形成的条件

休闲体育锻炼是自我实现和求知和审美的需要,休闲体育是民众在闲暇时光自主进行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一个是锻炼休闲一个娱乐,休闲体育充满时尚元素,很多运动充满刺激,有一定冒险性,而且休闲体育新颖,有乐趣富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可见休闲体育满足了大众健身和娱乐的目的,极大吸引大众自发去参加。

二、皖江城市带休闲体育现状

1.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花鼓灯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优秀艺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中国汉民族舞蹈的杰出代表和中国九亿农民艺术代表,在世界舞蹈艺术中有独特地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资源,被誉为“东方芭蕾”。安庆的黄梅戏曲,武生表演都成为了一项很休闲的体育活动。

2.皖江城市带新兴休闲体育项目增多

除了传统的花鼓灯和黄梅戏以为,很多时尚、流行的休闲体育运动也进入皖江普通老百姓的行列,滁州新建的台球基地,马鞍山濮塘体育休闲产业园项目,铜陵将建的澳中体育文化休闲中心及配套商住项目等。

3.皖江城市增加投入改善场地和设施

马鞍山濮塘体育休闲产业园的建立,不仅可以承办国内外大赛,同时也可以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大众休闲,旅游度假,商务会议。铜陵以休闲体育文化为主导,打造大型休闲体育场地和设施。滁州建立了台球运动基地等。皖江城市对休闲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投入,推动了皖江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

4.皖江城市带居民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类型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城市居民休闲现状进行调查,放调查问卷8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780份。据调查可知:皖江城市在安徽省属于发展较快的城市,但是和东部沿海和大城市相比,无论是经济还是生活节奏上面都比较慢,所以很大一部分居民选择在家看电视或者看书、健身锻炼以及唱歌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总体是皖江城市带的居民主要是传统的休闲体育居多,时尚刺激的休闲体育开展并不广泛。

三.皖江城市休闲体育存在的问题

1.皖江休闲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和专业的教练员队伍

皖江城市带的居民参加休闲体育运动一部分是因为朋友的邀请和感觉体质的下降去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缺少建立健全的休闲体育俱乐部,很少有参加休闲体育锻炼的居民去聘请专业的教练员指导,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有危险性的运动,像轮滑、滑板、之类。

2.缺乏对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群体安全和运动量的监控

一些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居民,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将运动量增大,或是一些剧烈的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或者是一些有安全隐患的运动没有配备必要的护具等等,运动量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什么运动量对身体最健康,大部分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居民并不了解。

3.缺乏针对特殊群体进行休闲体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就,国家增大了对民生工程的投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现在休闲体育没有真正从生命周期探索休闲体育模式,缺乏对老年人建立健全固定的身体体质监控和体检,缺乏科学的锻炼计划。尤其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休闲体育的研究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和建议

1.皖江城市在安徽省虽然属于交通便利,经济叫发达的城市,但是和东部沿海和大中城市相比,经济和开放程度仍比较滞后,大部分居民从事的休闲体育仍以传统和体验的休闲体育运动为主,而一些丰富的可以提升居民精神品质的体验类和观赏性较强的休闲类运动项目较少,所以皖江城市带居民休闲体育还应加大投入和指导,加快步伐以跟上时代的潮流。

2.皖江城市带居民应该建立健全经常参加休闲体育的档案,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专业的知道,开放和支持一些新潮的休闲体育项目,做好宣传,普及工作,让普通居民去了解去认识然后在去学习和从事这些新兴项目的运动。

3.做好新建场馆的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一些高校的场馆,这些场馆设施先进,功能齐备,怎么做好市场化的营运工作,怎么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做到资源共享,把高校丰富的休闲体育场地资源、人才资源来服务社会大众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郝俊.21世纪休闲体育现状与问题.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

[2]黄正峰.芜湖市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J]赤峰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史友国(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经济。

上一篇:专利权质押贷款问题研究 下一篇:分红保险,意在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