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口腔保健在我国龋病预防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7 12:10:26

自我口腔保健在我国龋病预防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43-01

【摘要】:目的 :研究关于龋齿的发生同残留食物在牙缝间塞嵌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年龄阶段的625例病患进行研究对比,通过观察记录龋齿初发部位以及症状的异同同年龄的关系,以及人体第二颗磨牙同第三颗磨牙生长位置的不同之处存在的联系进行比较。结果:凡是龋齿生长的部位,在龋齿发病之前,大都存在着长久性的残留食物堆积在齿缝间的情况存在。结论:保持口腔卫生清洁,提高群众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人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将我国的龋齿预防真正提上日程。实现龋齿发病率的大幅度降低。

【关键词】:龋齿预防、残留食物、口腔健康

周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人对于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深。当然,伴随着饮食安全的考虑,对于口腔健康问题的重视度也在不断地提升着。我们知道,近年来,在男女老少群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口腔牙齿健康的隐患敌人——龋齿正在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口腔健康问题。据了解,龋齿属于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预防的三大非传染性的疾病之一,由此不仅可以推断出龋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威胁性同时,值得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只要预防护理及时有效,龋齿是完全可以防微杜渐,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的。

尽管如此,现实的数据显示却并不容我们太过乐观。我国对于龋齿的调查临床数据显示表明,近年来,龋齿的发病率不仅没有得到遏制,竟然呈现上涨的趋势。为了降低我国人民龋齿的发病率,使得国民的口腔健康问题得到保障,笔者通过搜集国内的相关资料以及结合自身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得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龋齿的预防起到一些效果。口腔的健康问题离不开食物的安全,龋齿自然也不例外。食物同样在龋齿的形成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通过宣传普及教育,督促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意识饮食中规范地采取一些措施,保持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牙齿间的残余食物的塞嵌,做到上述几点,笔者看来,我国的龋齿发病率必将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调查研究的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调查的参考资料

本次试验共选择了患有龋齿的患者625例,其中包括男性病患290例。另外的335例则为女性病患。本次试验临床的患者中,最小的只有10岁,年龄最长的已经达到70岁有余。为了试验的精确性,我们对782颗成人的第二磨牙龋齿病最初发病部位和第三磨牙生长的位置进行了比较分析。

1.2、 研究调查的方法

为了达到试验的科学性准确度,我们将625例患者共分为了7个年龄组,其中每组包括了10岁这间的一个年龄差。又根据龋齿初发部位,将其分为了邻面龋齿、牙颌面龋齿以及其他面的龋齿三种不同的类别加以研究比较。

调查显示的结果

2.1、 根据长久以来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82颗成人第二磨牙病例的统计中,有163例的龋齿是发生在了进中临近面上的,只有182颗发生在了牙颌面上。而,更多的是生长在了远中邻面上了的,一共有437例。由此可见,远中邻面的发病率远远地高于其他两种。

从中得出的几点结论

根据上述资料研究比较分析,显而易见的一点便是:龋齿的发生与食物的塞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浏览比较的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报告,发现许多的专家学者都曾提出过这一论断:残留食物在牙齿间形成堆积的数量与时间同口腔该部位生长出龋齿成正比。

我们知道,病菌学中关于龋齿的研究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了先河的。可见,目前关于龋齿的研究已经可以说是趋于成熟了的。据目前的成果论断来看,界内一致认为变形链球队菌是造成龋齿生长的罪魁祸首。然而,目前国内有研究却进一步证明了:只有变形链球菌的存在,并不一定就百分百的必然会长成龋齿,只有同时具备了合适的食物堆积在齿缝间这一必要条件才能够致使龋齿的生长。这两者的合作,便形成了龋齿滋生的温床。至于龋齿的发病机制,该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结论,举例来说,在龋齿刚刚开始发生时,是属于无机物的溶解破坏所致还是有机物先被破坏,再有一种可能就是两种情况同时发生。尽管理论上是如此,但临床资料中显示的是不论发病机制属于哪一种,没有食物的存在,龋齿是都不可能发生的,否则,不具备滋生的条件。

对于预防龋齿,口腔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们曾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试图通过服用抗菌的药物来杀死口腔中的致龋菌进而达到预防龋齿发生的目的。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也仍旧没能使这一设想变成现实。究其原因,口腔内的微生物群体有着极其庞大的数量,长期的使用一种抗菌素势必会给口腔微生物的生存带来各种各样的副作用。目前针对儿童龋齿预防所采用的方式比较流行的是“窝沟封闭”的预防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儿童阶段,对于成千上万的成人我们仍旧需要进一步的加以研究探索。

针对此现象可采取的措施

尽管目前对于龋齿的预防,我们仍不能百分百的做到完全控制,但是不必灰心丧气,要知道,龋齿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龋齿完全是一个可以预防控制的疾病。在历届我国举办的龋齿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都对龋齿的预防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当然我们不否认这些成绩,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目前我国龋齿的发病率真的很高。笔者看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我们虽然一直在不断地研究,但是却忽视了群众对于自身口腔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13亿多的人口,为数仅仅达到一万多名的口腔医生,想要通过口腔方面医生的研究努力来实现龋齿发病率的降低,可谓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了吧。现如今,尽管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仍旧存在着终生不刷牙的现象,且并非少数。

总而言之,治疗、预防都要从基层做起。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是我国预防龋齿的首要措施所在。通过口腔安全健康的教育推广来推进其他的文明健康活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最大程度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国龋齿发病率得到显著控制的日子便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王伟文、曾毅,“自我的口腔保健在龋齿预防中的作用”,《长春医学》,2007年第01期;

[2] 乐爱国,“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龋齿发生”,《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第06期;

[3] 杨文娟,李平迟,“自我口腔保健在我国龋齿预防中的作用”,《口腔医学》2000年第02期。

上一篇: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的污染与控制 下一篇: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工作的细节回顾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