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7 11:48:22

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分析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收录本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个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含舒适环境的建立、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术后疼痛处理、术后的舒适护理等干预措施,以术后疼痛分级情况、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进行比较评估护理前后的差异。研究组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舒适护理;妇产科护理;应用价值

舒适护理(comfort care)秉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慢慢走向了个性化、创造性、综合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创造良好的舒适环境和舒适护理项目,要求在缩短或减弱患者生理躯体的不适感时,又可以考虑到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交等方面的愉悦状态,达到机体、灵性上的轻松愉悦,从而更好地配合到临床治疗。舒适护理是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开创性提出"萧氏舒适护理模式"[1]中的重要理念,强调护理中不仅需要有护理的活动(care),更应带着舒适(comfort)去实行,其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内涵成为舒适护理的关键,利于减少患者在病程中的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日痊愈,心灵支持与安慰得到满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收录本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的病患62例,通过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术后疼痛分级情况、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全面评价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剔除妊娠合并症患者及精神障碍患者,收集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5月,包括符合见红、不规律宫缩、破水患者37例,开腹手术25例,集合患者平均年龄(38.5±5)岁,年龄22~60岁,按先后入院顺序随机划分两组,研究组31例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31例进行常规护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育史、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31例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按医院进行药物饮食监护、病况观察、按病情和医嘱记录和汇报病程[2];研究组41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含舒适环境的建立、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术后疼痛处理、术后的舒适护理等措施,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具体舒适护理措施[3]如下:

1.2.1舒适环境的建立 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可通过调节病房内柔和的灯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张贴雅致的壁画,和悦的房间布置,轻音乐的播放,使患者在术前术后放松心情,减少对手术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从容面对。每床位都设置布帘以保证患者隐私,并提供电视机、饮水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院内环境,鼓励家属多陪伴病患,尽量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提供给其一个近似于家一般的安全、和谐、宁静休养之处。

1.2.2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手术形式的不同和术前术后的不同,设计心理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手术流程、医生的专业技术,疏导、排解患者焦虑担忧的心境,使其感受到安全感与关爱感,感受到爱护与照顾,消除其无助感,调整最佳的心态从容面对手术[4]。

1.2.3术后疼痛处理 向患者在术前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可能性并发症,需要用到的药物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时说明用药剂量和使用方式,语气柔和地指导患者有规律地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适时握住患者的手给予精神力量,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至对话交流、音乐等外环境上,以将痛楚减至最低。

1.2.4术后的舒适护理 根据患者需要和手术方式的不同,为患者选择舒适的,提醒患者伤口的保护,传授简单的翻身和下床技巧,注意询问患者伤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保证伤口情况无异常,同时提醒患者和进行适量的早期活动[5]。提供充足而富有营养的康复餐,根据术后的营养需求,调整患者的食量和食物种类,主要以高蛋白、高纤维、容易吸收为优,并提供减轻腹胀的饮品,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在保证患者胃口满足的同时,注意提供减少腹胀、促进胃肠蠕动的产气多的食物,食量按照从少增多的原则,且多服用汤水或半流质食物已补充水分。

1.3观察指标 采用术后疼痛分级情况、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来评定,疼痛程度按照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来判断,无痛:0~1分;轻微痛:2~4分;中度痛:5~8分;中度疼痛:>8分。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结果见表1;SAS、SD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3。在护理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无痛人数、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妇产科护理主要是根据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程、手术方式、病理变化而展开合适的护理活动,但主要为妊娠、分娩、妇女生殖器感染、生殖道肿瘤等方面配合服务,以辅助患者尽早康复。萧丰富先生的"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和美国护理专家Kolcaba K的舒适理论都强调了治疗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和谐统一的舒适,后者并对舒适理论进行深入地规范、建立、实践应用,将舒适当作是护理的最高指标与目的追求。其中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舒适护理中尤其重要,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是情绪比较敏感的,这时在术前必须向患者讲解清楚术中出现的情况,例如出血、疤痕、痛感,在避免过分恐吓患者的基础上,要坚毅镇定地给与信心与支持,同时与患者的交流需要更多的谈话技巧和耐心,主要在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上提供适宜的帮助,令患者得到安慰与支持,松弛紧张焦虑感,保证手术和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在本研究结果可知,进行舒适护理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无痛人数、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舒适在护理中是重要,且可被推广接受的。

参考文献:

[1]陆健华.舒适护理在产科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

[2]吕素红.Kolcaba K的舒适理论及实践应用[J].河北医药,2012.

[3]韦文萍.护理理论在我国妇产科应用的8年回顾与展望[J].安徽医学,2006.

[4]张卫萍.手术室心理护理1500例体会[J].陕西医学,2003.

[5]徐慧兰.舒适护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

上一篇:胎盘早剥早期诊治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探讨 下一篇:神经肌电图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