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27 11:46:20

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摘 要:根据校企知识转移过程的特点,建立了以知识源、企业内部环境、知识特性和校企合作双方情景为一级指标的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格栅获取法和模糊Borda数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各因素的权重;最后采用模糊综合判定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致使转移;评价模型;模糊Borda数;模糊综合判定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082-02

1 引言

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使置身其中的企业需要日益关注对外部知识的获取,而日益减少的政府资助也迫使学校寻求资金来源,因此校企之间进行知识转移就势在必行。而如何提高知识转移的绩效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影响我国校企合作环境下知识转移绩效的因素大多比较复杂并且是定性的,这就使得它的应用和普及受到了限制。阻碍了高校和企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对我国校企合作环境下知识转移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确定知识转移过程中各因素的权重,并对知识转移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推进高校企业的合作。

2 校企知识转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知识转移是知识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的过程,Ryu指出知识转移涉及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知识源、知识受体和所转移的知识。在校企知识转移过程中,高校是知识源,而企业则是知识受体。本文根据校企知识转移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在校企合作环境下知识转移绩效综合评价这个一级总指标下,提出将知识源(高校)因素、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知识特性和校企合作双方情景为本指标体系的二级分指标并通过进一步的分解找出影响二级指标评价的三级分指标,从而构成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知识源因素的三级指标包括高校的转移意向、高校的转移能力、高校的转移经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三级指标包括识别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企业的学习意愿。知识特性因素的三级指标包括知识的内隐性、复杂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校企合作双方情景因素的三级指标包括文化差异、知识差异、地理位置差异、信任和冲突。

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3.1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按照高校与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一般将高校知识转移模式划分为三种:技术转让模式、合作参与模式和衍生企业模式。由于在不同的模式下对评价知识转移绩效的同一指标重要性判断差别会很大,所以本文在权重的确定上采用了格栅获取法和模糊Borda数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强调各指标在不同模式下的排序,使各权重值的确定建立在各种不同模式下判断的优序关系上,它突出了各种模式下校企双方都较关心的因素,综合了群体的不同意见,较好地反映了各指标的权重,是一种集定性与定量为一体的方法。下面结合实例说明运用格栅获取法和模糊Borda数分析法确定二级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即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称之为指标的各组成部分,继续分解下去,直到可评价为止,最后形成的是一个从上至下有支配关系的递阶层次。

(2)格栅的建立。

格栅获取法是凯勒1955年提出的一个人类判断思考模型。一个格栅是由元素和属性组成,何一个元素都可以被属性的一极或另一极描述。而一个元素的属性可以用一个线性的尺度来表达,很多情况是通过具有1-5刻度或是1-7刻度的尺度来表示的。本文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评价分为5档:不重要、一般、较重要、重要和最重要,分别对应1-5分。通过各属性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打分,得到完整的格栅(见表1)。

4 综合评价

4.1 底层指标的定值方法

模糊综合判定法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加以表达和处理,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绩效进行评价非常适用。

A.建立评价集

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本文按“高、中等、初等、低”四个等级建立评价模型的评价集Y=(Y1,Y2,Y3,Y4),即Y=(高、中等、初等、低)。

B.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

因素集Bi到评价集Y的评判矩阵为:

将专家打分值(专家打分采用百分制)代入上述四个隶属度函数分别测算属于“高”、“中等”、“初等”和“低”的程度。

C.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首先进行模糊变换,把Bi看成单个因素,进行模糊变换,得到因素Bi对评语Yi(j=1,2,3,4)的隶属度dij,模糊变换的算式如下:Di=WiRi=(di1,di2,di3,di4)。这里的表示W与R的一种合成方法,模糊算子采用扎德算子(∧,∨),“∧”表示两者取小,“∨”表示两者取大。

4.2 综合得分的确定

评价结果由因素B对评价集Yj的隶属度来确定,评价准则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绩效的百分值S。且规定:“高”得100分,“中等”得85分,“初等”得70分,“低”得60分,即a1=100,a2=85,a3=70,a4=60。则S=∑3i=1∑4j=1dijaj。最后按总评得分将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S>90,校企知识转移绩效很强,70

5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个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模型,在模型中采用格栅获取法和模糊Borda数分析法对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并结合模糊综合判定法进行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综合评价。分析表明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模型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高校和企业对知识转移的绩效进行评价,从而找出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校企知识转移的绩效。而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收集资料容易,评价过程简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文化商品探讨 下一篇:论汽车整车库存预测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