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7 10:48:36

心理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些情感心理特征。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的活动,但它形成了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心理学 心理健康 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60-01

1 不断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作为老师,不能只考虑完成教学任务,而把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心理感受等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只有真正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并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才能真正与学生心灵交往,真情互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教师自身产生了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感。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任课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健全的个性;有朝气、性格开朗、不浮躁、不任性、积极乐观、有恒心、有毅力、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充满敬佩,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灵活、合理地贯彻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去。

2 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灵活运用,触动学生心灵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脱离学生思想实际,不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一方面是思想教育成人化,形势,政策的宣传过深过难,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另一方面是离开社会现实生活,抽象空洞地灌输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与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很大的反差,难以使学生信服、接受,难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基于以上的原因,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使我们的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素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在备课中细心挖掘,作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有效资源。如《珍惜新起点》一课,让学生认识到怎么样才能使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进而更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尽早养成尊重他人、服从集体的优良品质,为自己的中学阶段缔造良好开端。这样,通过细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学因素,逐步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再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自强不息》一课,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哪些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初二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诚信等;初三教材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我的责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3 利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出发,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以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教学形式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如初一年级,可以搞一些小品、游戏等教学活动,小品、游戏是模拟性的实践活动,一些学生担任某个角色,表现某个事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教学内容,悟出道理。

以“走科教兴国之路”为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创设情景,话题切入,让学生观看我国神舟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场景,待学生充分进入情景,教师适时抛出话题:看了刚才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靠的是什么?给学生稍稍留出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竞相发言,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4 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

如果细品初中思想品德的每一课,我们都会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友谊的重要、找到获得友谊的方法,逐渐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真诚,要理解、宽容。学生受该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培育自身的心理自觉性。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还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5 利用鲜活的实例,通过心理暗示等手法,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兴趣,鼓舞精神。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呢。案例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空间。比如教材中讲到“正当防卫”时,笔者先讲一个案例,一个青年人回到家,突然见院子里,一个人手拿刀子,正向他父亲刺去,青年人拿起地下的扁担,冲过去当头把案犯当场打重伤。这青年人的行为是否正当防卫?我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言,大家认为是正当防卫,笔者又问为什么只打头,不打手,不打脚?这是正当防卫吗?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得出结果。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同时又可以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事实证明,心理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只要勇于探索,长期坚持,学生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魅力。

上一篇:对农村小学生数学作业本进行优化的一点尝试 下一篇:基于HyperMesh的商用车托架总成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