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画中情感的表达和绘画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7 10:03:25

浅析油画中情感的表达和绘画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31—01

摘要:油画作为一种能丰富地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绘画语言,情感的传达变得尤为重要。而个人绘画风格的探索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思想,二者在作品中相辅相成。

关键词:油画艺术 情感传达 个人绘画风格

油画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诞生于十五世纪的欧洲一个叫尼德兰的地方,由凡爱克两兄弟创造,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油画艺术在发展初期和其它的绘画门类一样是作为一种为宗教宣传的工具,或是客观的,真实的,毫无感彩的记录下一些历史的重大事件和生活中那些难忘的,永恒的瞬间和情景。它的目的是为后代留下一些珍贵的图式记忆,让今人可以追溯前人生活的足迹,了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故事,使人类记忆的延续可以薪火相传。在这一时期,油画艺术的功能是作为一种历史性记录的重要方式,以描摹客观对象为主的写实风格成为画坛的主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油画艺术也同样在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一改以往单一的,大众的绘画样式和观念,逐渐摆脱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枷锁,回归到油画艺术本身的语言上来。由于油画艺术在形式和观念上的发展和创新,艺术家们已不满足于以往呆板的艺术样式和毫无生气的画面语言。一场在油画艺术领域的变革蓄势待发。这时,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绘画风格的运用逐渐的被认识和重视。尤其是照相术发明后,照相机这个神奇的玩意,迅速,逼真地捕捉形象的能力,是绘画艺术所远远不能及的。绘画界亮起了红灯,甚至有人已经开始高喊“绘画已经死亡”的论调了。但绘画死亡了吗?油画艺术终结了吗?纵观今日艺术之景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古人曾说过“物极必反”“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是由于照相术的发明把油画这一绘画艺术赶到了绝望的边缘,让艺术家们不得不探索一条全新的绘画道路,这才使得油画艺术本身得以彻底的解放。而贯穿于这条全新艺术道路的精神载体,正是艺术家在画面中注重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和画面中绘画风格的呈现。这一点是照相机这个冰冷的铁家伙永远都无法办到的,也是绘画艺术价值的灵魂之所在。

这时有人会问了,画面情感的表达和个人绘画风格的运用有无直接联系?我认为是有的,而且联系还很大。因为每一个艺术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生活的地域环境,时代背景,受教育程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个人作品中情感的流露也各有侧重,这时拥有艺术家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显得尤为重要。一套好的,行之有用的,特色鲜明的绘画风格能较好的表达艺术家自身的情感,对艺术的观念和看法等等。好比艺术家个人的情感是画面的内容,风格技法是画面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与内容”,所以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古今中外,在这一方面取得成就的艺术家不胜枚举。如:在蒙克的作品中,那噩梦般的意境,痛苦的无处不在,令人心灵震撼。凡高那些用生命点燃的色彩,让人感慨艺术的神圣和伟大。

毕加索以不同的视点来表现物体存在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挖掘艺术中那些还不为人知的神秘领域。林风眠的艺术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的精髓,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吴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的画面常用点,线造型,常常表达出他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比眷恋和热爱。

在本科这4年的时间里,我一边追随前人的足迹努力探索,一边不断的问自己,什么才是绘画艺术的精髓?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好作品?就我个人对油画艺术的理解,我认为油画艺术语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物的再现,一类是表现情感。纵观历史上那些优秀的、伟大的、杰出的作品大都属于第二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简言之,就是这些作品或多或少的在画面中传达出了艺术家自我的情感,并带有一定的个人绘画风格,观者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内心会与绘画作品产生一定的共鸣并激发对生活的感悟或对生命的理解,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洗礼。由此可见,油画艺术中情感的表达和个人绘画语言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平日的创作中,摈弃了那些具有宏大叙事题材的作品,从自我当下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描述那些与我日常生活有关的,自己具有亲身体验的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一个画家要重视人的尊严和荣誉,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要通过描绘普通百姓的人生和生活,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到感悟,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和精神。总而言之,今后我会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争取能画出一些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

[4]赵力,余丁.中国油画文献[M].湖南美术出版社

[5](美国)苏三.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科,1986年第一版

[6](美国)罗伯特.休斯.新艺术的震撼[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7]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8](法国)丹纳.艺术哲学[M].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

上一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下一篇:浅谈“唐装”的服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