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抽液器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4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7 09:11:45

一次性抽液器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45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肺结核病的常见急症。据文献报道,发病率占肺结核住院患者总数1.2%~1.8%,占肺科住院患者0.7%~2.5%;男女性别比例为5:1。本病的临床特点表现在起病突然,可迅速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需及时抢救和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胸腔闭式引流,其关键技术为肋间插管,分为两种方法:套管针法(间接插管法)和钝性分离法(直接插管法),均需沿肋骨上缘平行作1.5~2 cm皮肤切口[2],操作较复杂,患者损伤及痛苦较大,易出现皮下气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拔管后愈合慢。我院对2004年以来收治的45例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一次性使用抽液器抽气,并保留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45例,男38例,女7例。年龄15~68岁,平均32岁,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依据:①有咳嗽、发热、乏力、盗汗、胸闷、气短等症状;②有气胸体征;③X线胸片示肺结核及气胸影像;④13例痰结核菌阳性;⑤经抗结核治疗症状改善,胸腔气体吸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为2HRZE(S)/7HRE)。一次性使用抽液器包为沈阳汇德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包括Y型穿刺针,5 ml注射器,导丝及助推器,扩张管、中心静脉导管、抽液器及储液袋等。术前做X线片检查选择穿刺点,患者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孔巾,2%利多卡因局麻,Y型穿刺针连接5 ml注射器,刺入胸膜腔,将穿刺针回抽确保5 ml注射器内有良好的气体回流,用导丝助推器把导丝通过Y型穿刺针送入胸膜腔内,握紧导丝取出穿刺针,把中心静脉导管的头部穿过导丝,在靠近皮肤的位置抓紧导管轻轻扭动,将导管推入胸腔,用导管上的厘米刻度掌握需要进入胸膜腔的深度,一般10~12 cm,若插入导管时阻力大,难插入,可用扩张管先扩孔再插入导管,导管达到预定深度后握住导管拔出导丝,连接抽液器反复抽拉抽液器芯杆,气体便会流入储液袋中,用无菌敷料将导管固定;对单纯性气胸患者,如症状缓解、再无气体抽出后即可关闭导管后端的闭合夹,盖上肝素帽,行胸片检查,如肺已复张,观察24 h,再行胸片检查,如无气体,即可拔管;对开放性和高压性气胸患者在胸闷、气短缓解后可连接水封瓶继续排气,待水封瓶内无气体逸出,患者症状缓解,胸片证实肺已复张后,夹管观察24 h,再次拍胸片,证实肺已复张,气体吸收后拔管;拔管后常规消毒穿刺孔,无菌纱布敷盖。

2 结果

45例患者经此方法排气后气胸均治愈,无一例出血、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2~12 d,平均7 d。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的常见急症,尤其是高压性气胸,常迅速导致患者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必须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切开皮肤,操作较复杂,患者损伤及痛苦较大,易发生出血、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导管不易固定,易脱出,患者活动受限,拔管后伤口恢复慢,常留瘢痕。我们采用一次性抽液器抽吸结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气胸,收到良好疗效。

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整个操作过程仅需5 min即可完成;②安全可靠,损伤小,患者痛苦小,不妨碍患者活动[3];③人工抽吸结合闭式引流,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挽救患者生命,排气更彻底;④穿刺部位灵活,更适合局限性气胸及多房性气胸;⑤出血、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少;导管容易固定,不易脱出;拔管后穿刺孔很快愈合,不留瘢痕。

一次性抽液器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代替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

参 考 文 献

[1] 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02-60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0.

[3] 王素美,刘萍艳.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的应用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068.

上一篇: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 下一篇:原发性痛风11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