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须与安全教育相互渗透

时间:2022-10-27 04:16:47

小学数学教学须与安全教育相互渗透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内容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将生活实践和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从日常概念出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研讨,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对数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作适当的总结。

【关键词】数学知识 提前渗透 循序渐进 相互促进 螺旋上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一起发展的过程,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

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也不再是为了证明已有的数学公式而做题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成为了参与定理论证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对数学问题进行研讨。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以便于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把那些学习过的知识及时地联系起来,教师应该结合现在学习的内容来安排习题,并与之前学过的内容发生关联。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述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教材在内容的编排要以不让学生感到难度的梯度为编排前提,这样能让小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能以一种螺旋式的进步上升。这种编排还有个好的地方,那就是知识的提前渗透,并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点的分散出现化解了学科的难度,能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之外还能够不断地获取各种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资源,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达到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小学数学课程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内容地不断更新和升级。教材的编排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社会中相应学科的变化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东西。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案例一: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同样一个问题,同时问了两个学生,第一个学生回答:“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生:“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第二个学生回答:“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 师“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作为小学数学最基础的内容,认数和计算在教材中的变化最大,它往往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有细微的调整。在传统的教材中,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分数小数的计算。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具技巧性和操作性的计数算数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口算也从表内的四则运算逐步扩大到了表外的四则运算。

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的总结,由于思维的复杂性,这种总结尽管还只是初步的,但它是人类社会极其宝贵的财富。继承下这份财富,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早日纳入科学的轨道,这会使学生的学习发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从教学目标来说,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以建立起必要的、有效的、基础的和现实的数学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要将生活实践和教学密切地联系起来,以设计出大量的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指导学生从日常概念出发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互相讨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感觉,也就是体验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计划时的那种满意的心情。

上一篇:高中化学趣味课堂的设计策略刍议 下一篇:国内甲醇市场分析与消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