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文科地理“河流”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09:53:54

目前文科地理“河流”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河流”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重点,应引起文科师生的高度重视。当前河流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应帮助学生构建“河流”的主干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河流”学习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题思路。

【关键词】河流 教学问题 影响因素 逻辑推理

一.目前文科地理“河流”教学存在的问题。

㈠、学生方面:①学生“河流”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知识体系构建不全。“河流”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不能全面深刻理解概念、原理、规律,在新情景中,不能灵活迅速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并加以运用。知识掌握零散,机械记忆,知识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理解不到位,知识网络的构建不完整,区域地理空间概念建立不牢。②“河流”学习方法与技能欠科学。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地理知识,不善于通过理解“河流”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掌握知识。不善于运用地图掌握概念、原理、规律。不懂通过“河流”图像、图表、资料、地理位置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机械运用学科基础思维方法,自主学习欠缺。

㈡、教学方面:① “河流”教学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河流”教学要切实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组织复习教学内容,有的方矢。目前一些教师在“河流”复习教学中,没有制定“河流”专题教学计划,而是把这块知识分散在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必修1、必修3来教学。这种教学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主干知识不突出,能力培养不到位,无法给学生构建较高效的“河流”解题思维线索,培养能力、拓展提升思维不足。②教学中,“河流”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教学只关注知识的练习讲评。忽视如何分析把握“河流”要素特征及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忽视深刻理解“河流”特征和成因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河流”教学中一定要强化逻辑思维。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推理、等的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解题的能力。

二、构建“河流”的主干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河流”的逻辑推理能力

河流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深受气候、地形、植被、表土结构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它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突出表现。因此在分析说明河流特征及成因时要紧扣地形、陆域面积、气候、植被、表土结构的变化,进行逻辑推理,找出影响的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有关河流特征的变化,也是随影响制约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自然要素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㈠河流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向、流程、水系形状、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支流数量)、河道状况(弯曲、“地上河”、落差或峡谷分布)。影响河流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具体如下:1.流向,取决于:地势的倾斜方向。2.流程,取决于:陆地面积大小、大陆轮廓形态(完整或破碎)以及分水岭的影响。3.流域面积,取决于:地形(分水岭影响)、气候(降水量和干湿状况)以及陆域面积的大小。4.河网密度,取决于:气候(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地形地势以及植被。5.河道状况的平直或弯曲, 取决于:①地形 ②流速 ③人工裁弯取直; “地上河” : 取决于: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 ①地势低平,落差小,水流缓,泥沙大量沉积抬高河床;②人工筑堤束水;落差或峡谷分布,取决于:①地形的起伏状况 ②流经的地形区(类型)。

㈡、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有流量(水量)、水位变化、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等。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具体如下:

1.流量,取决于:流域的气候(气温、降水量和干湿状况)、河流的补给类型、流域面积以及支流多少。①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多,降水量大,流量一般较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一般较小。②流域面积大,流量一般较大。③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流量一般较大。2.水位,取决于:流域气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及植被覆盖率。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升降,降水多的季节水位高,为洪水期(汛期);降水少的季节水位低,为枯水期。

②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随气温的变化而升降。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为洪水期;冬季气温低,融水量小,甚至断流,为枯水期。3.汛期: 汛期出现的时间(春汛、夏汛或冬汛)和长短取决于:气候类型以及河流的补给类型。4.流速,取决于:河流流经区域的地形地势。落差大,流速则快;反之,流速则慢。5.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土质松紧、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地形起伏和流速、岩石土壤的抗蚀能力等。6.凌汛, 凌汛有或无凌汛现象,需要满足3个条件:①要有结冰期②河流或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③水流缓。7.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所在地的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则河流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则河流无结冰期。8.水能:水能丰富或贫乏取决于:地形的起伏(河流落差)和流量的大小,以及区域河流的多少和河网的密度。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对我国当前训练理论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