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岗位划分

时间:2022-10-27 03:30:28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岗位划分

摘 要: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在会计岗位划分上有较大的区别,本文讨论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如何重新划分会计岗位,及对新会计岗位的专业知识要求。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岗位

会计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

1.会计岗位的划分

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后,会计岗位可分为如下两类。

1.1基本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是指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工作岗位。

1.2电算化岗位

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岗位。电算化岗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1)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

(2)系统操作员。负责输入会计数据,启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打印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账簿、报表),要求具备会计知识及上机操作知识。如果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负责上机操作,系统操作员可由除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

(3)凭证审核员。负责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审核,以保证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凭证审核员由具有会计师以上职称的财会人员担任较好。

(4)系统维护员。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要求具备计算机知识。采用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

(5)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负责存档数据软盘、程序软盘、输出的账表、凭证和各种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以及软盘、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2.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

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2.1系统管理员岗位责任

系统管理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达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审性的要求。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修复正常运行。

(2)协调本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3)负责计算机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5)负责对本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考评,以及提出任免意见。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2.2系统操作员岗位责任

系统操作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有关子系统的数据输入、数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账簿、报表)工作。

(2)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数据输人操作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数据审核员复核。

(4)对审核过的凭证及时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交有关人员审核。

(5)每天数据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6)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2.3凭证审核员岗位责任

凭证审核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凭证的审核工作,包括对各类代码合法性、摘要规范性和数据正确性的审核。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给各有关人员更正修改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输出的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2.4系统维护员岗位责任

系统维护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定期检查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

(2)负责系统运行中软件、硬件故障的消除工作。

(3)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4)按规定程序实施软件完善性、适应性和正确性维护。

2.5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岗位责任

(1)按会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行使职权。

(2)负责本系统各类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账表、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

(3)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出借。

(4)按规定期限,向各类电算化岗位人员催交各种有关的软盘资料和账表、凭证等会计档案资料。

3.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知识结构基本要求

3.1系统分析人员

系统分析人员的工作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并通过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接口界面、业务处理过程、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目标,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下一步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3.2系统设计人员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系统逻辑模型转化成可由计算机实施的具体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人员应确定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系统结构模块划分及功能、数据库设计等,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设计;系统开发技术附算机硬件、系统软件、软件工具等;程序设计及语言应用能力;财会业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预测、模型决算理论与技术。

3.3程序设计人员

编制程序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物理模型为依据,编制程序并进行调试。该阶段主要由程序设计人员来完成,因此对于程序设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及若干门程序语言、计算机使用、操作技能,应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程序语言;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及其使用;财会业务知识;系统分析设计技术。

3.4系统使用与维护人员

在系统使用与维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工作以及硬件、应用软件的维护,这一阶段涉及的人员主要有:操作员主要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录入等工作,应具备材算机硬件基本知识,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计算机键盘操作技术。硬件维护人员负责计算机房、计算机硬件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3.5系统管理人员

系统管理人员参与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主要负责系统开发项目组织与运行过程管理等工作,以保证系统研制顺利进行以及系统正常运转,他们应具备以下多方面的知识:财会业务知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知识;项目管理及工程预算;管理科学;计算机基本知识;系统开发技术;数据库知识;系统工程知识。

参考文献:

[1]汪刚、沈银萱.会计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杨华.会计电算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借、阅、咨询一体化服务现状和改进...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我国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