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出血105例分析

时间:2022-10-27 03:24:29

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出血105例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后,常规刮宫或宫腔涂片以及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9例,宫颈管息肉8例,子宫内膜增生22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炎1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9例,宫内节育器4例。结论:宫腔镜可全面观察宫腔情况,用于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有效、实用,不易漏诊。

关键词 绝经后期 子宫出血 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

目前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已成为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金标准[1],现将我院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2009年就诊绝经后出血患者,常规B超检查,并妇科检查阴道和宫颈无异常,考虑为异常子宫出血105例进行宫腔镜下检查。年龄44~75岁,平均53.62岁。绝经年限2~23年,平均4.45年。均为自然绝经。105例中89例为不规则阴道出血,11例为极少量出血伴阴道排液,5例出血如月经量。

方法:采用WOLF宫腔镜,选用5%葡萄糖液作膨宫介质。膨宫压力75~83mmHg。术前2小时给予米索前列醇0.2μg置于宫颈口软化宫颈。有活动性出血、急性生殖道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均为禁忌证。宫腔镜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用窥器暴露宫颈并固定。105例均进行宫腔镜检查后常规刮宫或宫腔涂片以及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 果

宫腔镜检查结果:①子宫内膜息肉19例:息肉位于宫腔,有蒂,柔软,呈指状或舌状突起,色红,表面光滑,随膨宫液浮动。②宫颈管息肉8例:特征同子宫内膜息肉,有的肉眼可见脱落于宫颈口之外。③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2例:内膜如绒毯状,有绒毛样突起,色浅黄色或桔黄色,有光泽,较透明。多数呈不规则脱落伴出血,少数内膜肥厚、水肿。④萎缩性子宫内膜20例:见宫腔形态较小,轮廓清晰,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内膜菲薄、平滑,色泽黄白、光亮,有时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斑,刮宫时组织物刮出少,未刮出组织行宫腔涂片作细胞学检查。⑤子宫内膜炎13例:内膜呈大红色或绛红色,有散在的淤血斑,呈红白相见。⑥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呈球样或半球形,突起在宫腔内,基底较宽或有蒂,不随膨宫液移动,表面浅粉或苍白,有粗大血管,蒂长可脱出宫口外。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9例:位于宫腔或宫角部,呈息肉菜花状隆起或表面粗糙呈颗粒状,无光泽,质脆,灰白色,血管怒张,走行紊乱,或豆渣样,可见粗大异型血管,易出血。内膜不典型增生者内膜增厚,有异形血管。⑧宫内节育器4例:见节育器部位的宫内膜有明显压痕和淤斑,环嵌入变形。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本组患者中宫腔镜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9例,宫颈管息肉8例,病理诊断符合率均为100%;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病理诊断10例,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炎13例,病例诊断13例,符合率为100%。子宫内膜增生25例,病理诊断16例,符合率64%,5例增殖期子宫内膜,2例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例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9例,病理诊断7例子宫内膜癌,另2例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符合率77.8%。萎缩性子宫内膜15例,14例病理诊断证实,1例为子宫内膜炎,诊断符合率93.3%。105例宫腔镜诊断符合率89.2%。

讨 论

近年研究认为,绝经后子宫出血,良性病变为主要因素,子宫内膜癌仅占不到10%。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仅占8.6%,良性病变占主要因素。子宫息肉是绝经后子宫出血最主要的原因(27/105)。这可能是绝经后卵巢虽不能再分泌雌激素,但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仍可在脂肪或肝内经芳香化转成雌酮,雌酮长期作用于子宫内膜[2],或者绝经后妇女FSH偏高,刺激卵巢,使卵巢皮质中的间质细胞分泌雌激素,也作用于内膜,促使内膜增生或增生过长,慢慢向上生长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而形成息肉,可发展为腺瘤样增生,甚至癌变[2,3]。当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时,导致内膜不规则剥脱出血。也有学者认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可能与局部腺上皮雌孕激素受体以及Ki267抗原的高水平表达有关[4]。B超和诊刮是传统手段,B超对

参考文献

1 关铮,主编.微创妇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8-151.

2 魏杨,薛加强,林守静.绝经后应用激素代替治疗妇女的子宫内膜细胞形态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7):432.

3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6.

4 王伟娟,高婉丽,冯力民,等.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120-122.

5 邬静.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35例临床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10:624-625.

上一篇:异位妊娠βHCG及孕酮检测的临床意义 下一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