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四步训练法”初探

时间:2022-10-27 02:31:57

现代文阅读“四步训练法”初探

[摘要] 纵观全国各地初中语文考试的试题,现代文阅读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广大语文老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了详细论述,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训练 四步法

纵观全国各地初中语文考试的试题,现代文阅读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约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做好现代文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而从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感到吃力并且失分较多的也大多在阅读方面,可见,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相当重要。

那么,该如何培养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四步训练法”以供大家探讨:

第一步:整体感知。

首先安排学生快速默读文章,从头到尾整体感知全文。整体感知全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读懂字句,对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力求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一定的语境来理解;另一个是熟悉文章,了解全貌。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初步知道文章的体裁,了解各段的内容要点,弄懂文章的总体结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第二步:质疑问难。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以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从文中发现并提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经过教师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下面是进行质疑训练的八年级学生学习八上第二单元《台阶》一文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里描写?

(1)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2)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3)从父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4)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5)文中的父亲和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亲有何异同点呢?

从学生所提出的以上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只要经过培养训练,学生是可以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使教师具体地掌握了学生的阅读实际,增强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使学生比较深入、透彻地理解了文章,有利于提高现代文阅读训练的效果。

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古人说:“善思则疑。”疑问是通过思考产生的,因此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即质疑问难的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给学生总结了以下几种质疑问难的思路:

1.探求原因。面对文章中的结论式的语言,深入探究它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何在?即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提出问题,将会促使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文章。如前面所列的问题⑵、⑹,就是采用这种质疑思路而提出的。

2.联想思考。不是孤立地思考问题,而是联系其他有关方面,进行思考,从这一事物想到其他事物,从这种情况想到其他情况,就会想得更宽、更远,发现更多的问题。如前面所列的第⑷个问题的第二问及问题⑺。

3.探索同异。搞清相互关联的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区分事物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提出问题的一种思路。质疑问难时,既可同时探索异同,也可以从相同之处想到不同之处,或从不同之处想到共同点。如前面所列的问题⑼就是这种思路。

第三步:理解升华。

在学生充分质疑问难之后,按照科学的顺序,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解决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使理解得到升华。

乌申斯基指出:“理解一个对象,所指的不是别人,而是形成关于它们的概念。”理解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它包括认识客观事物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结果如何,事物间的逻辑联系以及指导新的结论。理解有直接理解和间接理解两种。直接理解是瞬息间就可以实现的,而间接理解则是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的。

对文章的阅读分析,间接理解较多,因此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着重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思考方法:

1.分解综合。学生质疑问难,往往会提出许多问题。笔者的做法是:不忙于解决这些问题,而是首先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把全文内容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再通过分析搞清每一部分内容,最后对全文内容作综合全面的理解。如阅读《台阶》一文,先引导学生们明确了全文的要点: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最后引导学生全面综合理解父亲的形象。

2.弄懂因果。搞清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目的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是隐没在文章之中的,需要经过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才能发现的。因此,剖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要从各部分内容的关系上下功夫以求得答案。比如,前面提到的问题⑴,学生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从文章第8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3.总结提升。这是理解文章的标志。在学生从不同角度读懂文章之后,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谈谈读后的启示以提升理解。如学生在读了《台阶》后,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父亲的形象进行分析――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不怕千辛万苦;父亲身上有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所以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不好意思坐上去……

第四步:实弹演习。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学生在理解文章之后,能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是检测阅读能力如何的标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在学生读完全文之后,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弹演习。这个环节主要有两步:

一是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先大致看一下共有几道题目,每道题是从哪个知识点来命题的,再仔细看看每个题目与文章的哪些段落有关,看完后想一想该从什么角度去解题。如果是发挥题,又该从什么角度、从哪些方面去发挥。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可以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学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要让学生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规定了答题角度,提供了答题思路,隐含了答题信息,体现了答题规律。

二是筛选组合,定向表述。现代文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要让学生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6.确定题意,找准答案,迅速解题,力图一次性成功,特别注意字迹要整洁,语文考试往往有卷面分,阅读题也包括在内,尤其是要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要写清楚。

实践证明:采用以上“四步训练法”来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学生不仅能在有效时间内理解文章,而且提高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现代文阅读的训练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能力,仍要我们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新教学方法.吉林科技出版社.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赏心悦“耳” 下一篇: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