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经营与风险控制

时间:2022-10-27 02:25:32

企业国际化经营与风险控制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的加速,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深入,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逐步加大,尤其是已经发生的多起诸如中航油巨亏5.5亿美元、中国工人在阿富汗被杀害等震惊世界的事件,凸现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防范能力仍有待加强。

关键字:国际化 经营风险 风险控制

一、国际化经营及其模式

企业层面的国际化,往往被称为国际化经营。所谓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更好的资源、更多的利润,突破国家限制,以世界市场为导向,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实现产品交换国际化、生产过程国际化、信息传播与利用国际化以及企业组织形态国际化的过程。其特征是将地区性、传统型、封闭型的国内经营活动发展成为全球性、创新型、开放型的跨国经营活动。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企业国际化经营基本模式有不同的划分。按企业对其海外分支机构的控制程度不同,企业国际化经营基本模式可分为贸易式国际化经营、契约式国际化经营和投资式国际化经营三种。

贸易式国际化经营模式是指通过商(经销商)或直接设立境外销售分支机构(子公司)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这是对外国市场介入程度最小的一种国际化经营模式。

契约式国际化经营模式是指通过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工程合同、生产合同、合作生产协议等方式,转移技术、商标、经营方法、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其中,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目前常用的方式,特许经营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式。

投资式国际化经营模式,即通常所说的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采取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以及战略联盟等形式转移各种经营资源的方式,在目标国家或地区建立子公司,并享有一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绿地投资在投资式国际化经营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跨国并购及战略联盟已成为企业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保持有利竞争地位而更乐于采用的国际化经营方式。随着全球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分析

政治风险对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政策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受中国影响,常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国企业正常的海外经营商业行为。同时,我国企业必须面对一些国家政局动荡、政治集团内部和派系之间利益争夺、种族之间的斗争引发的风险,这些风险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

2.外汇风险分析

从国际汇率制度的形成机制来看,浮动汇率将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存在,而汇率的变化必然会给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产生影响。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起步晚,虽然受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及经济基本稳定的形势决定了外汇市场基本稳定。

3.经营风险分析

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复杂多变的,企业无论是投资前的论证、投资策略的选择还是投资进展阶段的控制,风险无所不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是资金使用风险,资本实力是企业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核心因素。相比较西方大型跨国企业,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还很弱,支持其从事跨国经营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单一的资金来源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4.管理风险分析

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上,我国企业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困境:走出国门经营,必须按照当地市场经济规则运行,而中国企业自身还没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思维方式、治理结构、管理水平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再加上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常常局限在短期“利润最大化”,很少考虑东道国工会势力和劳工权益这一软指标,很少雇佣当地员工、在东道国寻求企业利益代言人,较少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这样很难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的认同,很容易引起“排华”情绪,甚至引发严重的民族主义风险。文化风险也将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重点内容。

三、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策略

1.风险回避:这是企业应对国际化经营风险最彻底但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风险即将发生,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回避。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对那些不愿放弃也不愿转嫁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或发生后带来损失的概率或设法缩小损失幅度。例如企业拟在某个政治风险发生概率较大而一旦投资又会有很大收益的地区进行投资,可通过合理安排投资的方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如将所投资项目的核心技术控制在自己手中;或投资控制东道国的关键部门。

3.风险预警:对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而言,关键不在于发生风险之后如何防范,而在于能否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其能事先察觉,将风险消灭在前期。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对企业的国际化非常必要。

4.风险组合: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实际上提醒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过程中,可通过风险组合的方法来防范风险,可通过几个“多”加以实施,即多元化经营、多渠道分销或筹集资金、多种定价策略相结合等。

5.风险自留。这是以上手段用尽后,企业万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但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现有的实力是很难做到的。建议加强预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洪波,宋国良.风险预警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0-32.

[2]于卓民.国际企业环境与管理[M].台湾:华泰文化出版社,2008.

[3]赵署明.国际企业:风险与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56-61.

[4]杨申艳.跨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人为风险及管理[J].国际贸易问题,2000,10:54-56.

上一篇:房屋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下一篇:西安古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