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27 01:18:21

西安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摘要: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如何制定西安市工业产业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西安工业化水平偏低,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偏小,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均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明显。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西安工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西安市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利用2007—2009年西安市及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针对西安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从产值比重、区位商及需求收入弹性三个方面,研究并试图确定各产业的定位和比较优势,以明确西安市工业未来发展方向,为西安市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的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

DEA/AHP; 工业主导产业; 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7302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工业从发展到壮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工业经济总规模仍偏小。西安虽拥有诸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但存在园区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同质化等问题。因而,进一步加大工业发展力度,继续协调产业结构,是西安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由于资源的限制,区域经济还只能集中力量壮大优势产业,继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如何选准西安的工业主导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安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的经济效率的研究,从产值比重、区位商及需求弹性三方面对这些工业产业综合研究并排序,旨在于从中选取优势产业作为西安市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1主导产业及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含义

1.1主导产业的内涵

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以某些产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和扩散来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和本质,开创性地提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

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他指出,在任何特定时期,一个经济系统能够具有或保持“前进的冲击力”,是由于若干个“关键部门”迅速扩张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而这些“关键部门”则被称之为驱动部门/主导部门。其在保持自身的扩张的同时,还对其他部门产生了影响,最终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因此,主导产业是指那些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或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中出现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技术进步力、占有较大国民经济比重、发展速度较快且能带动一系列产业发展并代表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的产业(群),而这些产业部门因其利用新技术方面的特殊能力而具有很高的增长率。

1.2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内涵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该地区工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具有区位优势、较高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率,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部门),是居于支配地位的地区专门化产业(群)。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技术上的先进性;时间上的阶段性;结构上的层次性。不同的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及区域层次,其主导产业也有所不同。

1.3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1)有区位优势性:应选择资源密集,能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区位优势一般用区位商来表示,区位商大于1,则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在全国(地区)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2)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及广阔的发展前景: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考虑产业的现实的需求状况及未来的需求潜力;

(3)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及较强带动性:通常,某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则该产业即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标准,从而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

2西安市工业主导产业的实证分析

本文按照2008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的分类,将工业部门分为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制造业,有色冶金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服装工业8个主要行业,其中不含建筑业。为和陕西省的分类标准统一,上文提到的能源化工工业,包含煤炭开采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工业,包含食品制造加工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包含纺织业及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有色冶金工业包含黑色冶金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鉴于数据的可获性及西安市具体情况和工业发展的特点,本文着重从产值比重、需求收入弹性及区位商三个方面,对西安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进行分析,并据此确定了其工业主导产业。本研究中用于计算各项指标的数据均来自各年西安市及陕西省统计年鉴。

2.1各产业区位商对比

一般用来衡量产业区域优势的指标是区位商。区位商是指一个区域特定产业的产值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与全省或全国该特定产业产值占全省或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之间的比值。

鉴于是针对于西安市规模以上各工业主要行业的区位商分析,本文在此选择比西安市高一级别的陕西省作为对比,以数据最为全面的2008年为

研究年份,求得各产业的区位商,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按区位商由大到小排序如下:医药制造业(2.227),装备制造业(1.97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192),纺织服装工业(1.0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72),食品工业(0.97),有色冶金工业(0.332),能源化工工业(0.212)。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由此可见,西安发展医药制造业具有绝对优势,其次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而最不具备区位优势的,是能源化工工业,其次是有色金属冶炼业。这和西安市的自然资源储备及2008-2009全球经济形势亦相符合。

2.2各产业产值比例对比

通常,某产业占某国(地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则该产业即达到了支柱产业的标准,从而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结合西安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便于比较,本文参考并应用西安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产值与该年度西安工业总产值进行对比及分析,具体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在西安市2008年产值比重最高的,是装备制造业(42.08%),这与近年来西安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不无关联。排在其后的,依次是:能源化工工业(10.3%),食品工业(7.73%),医药制造业(5.23%)。这几个行业的产值都达到了西安市同年工业总产值的5%以上。它们的发展,对西安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此外,上表中,产值比重最小的,是纺织服装业(1.41%),这也符合西安市目前工业发展的现状:重工业化明显,轻工业发展缓慢、比重持续下降,轻工业产品在西安本地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情况,对西安市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

2.3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对比

从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角度来看,一般选取需求收入弹性这个指标。它反映了产品需求结构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市场需求一般用收入需求弹性来衡量,在不考虑物价水平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即为收入需求弹性。

[JP2]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依照西安目前可用的2007-2009年的统计数据,并以2007年为基期,2008年为观察期,计算相应的收入弹性。根据计算结果,各产业依照产品需求弹性由大到小排序的前四位是:食品工业,能源化工工业,装备制造业及有色冶金工业。而弹性最小的,是传统的纺织服装工业,其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较符合普通日常消费品需求弹性通常不大的规律,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新兴产业,需求弹性较低,这与2007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及西安的实际情况有关。[JP]

3对西安市工业主导产业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上面从产业区位优势、产值比及收入弹性三个方面对各产业进行了评价。利用DEA/AHP方法,将各产业的三项基准得分作为输出指标,输入指标设为1,可以得到对各产业的综合评价,结果见下表:

根据DEA/AHP分析,得分有效的工业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及食品工业,应优先考虑将其作为主导产业。而纺织服装工业及有色冶金工业紧随其后,居于第五和第六位。考虑到节能减排的需要及服装轻纺等行业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可将其考虑作为备选产业。排在最后的是能源化工工业,虽然西安市能源化工工业产值比重比较大,但效率偏低,于西安市区位优势不明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能源需求的急速下滑导致能源化工工业的短期不景气也是该行业排序靠后的一个原因。考虑到能源化工产业较高能耗性,及对经济的影响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使能源化工工业效率的提升显得刻不容缓。

基于DEA的西安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的效率分析,可以确定西安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西安市应合理运用市场的力量,在今后重点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及食品工业。

4建议

4.1提升工业结构水平,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根据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主导产业一般按照轻工业—基础工业—重加工组装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顺序依次递进的。西安市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2008年装备制造业已占到GDP总量的16.2%,而高新技术产业只占9.1%。照此规律,西安市今后,除了继续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外,还须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提升其整体工业结构水平。通过培养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努力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及新能源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强化资源配置,完备功能设施,为优势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带动西安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4.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化不可能完全不影响环境,但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目前,虽然西安市已经形成了一些具备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依然还存在,大多产业还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西安市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全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寻求资源的高效配置。

4.3坚持园区带动战略,突出集群优势

西安今后应把产业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延伸、集约生产、提高配套、放大优势的有效途径,采取政策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措施,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批紧密型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形成深加工业等产品外延型产业集群;依托高新技术形成科技型产业集群。在“十二五”期间,西安工业仍要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不断加快园区发展,以形成产业定位明确、产业集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工业园区布局,进一步促使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庆国,王凯.基于AHP和DEA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效率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8,(2).

[2]Green,R.H; Doyee,S.R; Cook,W.D;Preference voting and project ranking using DEA and cross-evalu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6,(90):461472.

[3]赵莹.基于DEA方法的区域主导产业决策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4]李力,韩丽媛.基于能源-经济-环境DEA分析的我国工业发展效率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5).

[5]袁晓玲,杨万平.基于比较优势基准的陕西省主导产业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5):5556.

上一篇: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重庆公共租赁住房模式简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