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管理与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10-27 12:24:37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摘 要】 新时期的中专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得以提高的现实问题。是新时期健康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先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进行了分析,随后就如何加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新时期的中专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多位家长的呵护,为此会自我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再加上市面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和不健康网络等的影响,致使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有时会做出一些非人所思的事情,不但影响学习生活,而且对以后走上社会工作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为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社会、家庭都要做出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预防、化解学生心理危机,增强学生适应、调适能力,保持健康心态、乐观面对人生。下面笔者结合班级管理的工作教学实践就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以下探索。供参考。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中专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有必要对中专生开展多种方式(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注意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日程上;二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磨炼顽强的意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以上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所带的班级的学生90%以上心理健康,没有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考试成绩也位居省内同类中专学校前列,所有这些成绩与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二、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在班主任工作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时期中专学校发展的规划纲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我们知道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中专生是否健康得标准。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另外,考入九中的学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工作上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可谓人才济济。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心理保健的重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科学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2、创新班级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

3、情感溶于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上学期笔者所在班级有位学生他在父母离异后跟着父亲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离异事件不但未从其心理上有所消失,反而导致该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休学。后来,为了让他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解脱,回到学校照常学习,笔者特意去看了他一趟,并请他回到学校学习,最初他对学习和学校都充满了恐惧,从不主动说话,非常胆怯。几天过后又请病假回家休养,连续三天没有到校。在笔者和家长的交流中,笔者发现他除了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外,更多的是心理不适。确切地讲是逃避现实,逃避生活,惧怕交往。当笔者了解到这些时,果断地要求家长立即让他返校,并要求家长配合,坚持每天送他到校。同时笔者安排了班干部和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的学习,经常与他谈心。当我了解到他曾学过长笛时,在班会上,特意把他的家长请来,专门为他安排了一个长笛独奏节目。事后,他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吹笛子了!渐渐地,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话也多了起来,性格也活泼了许多,经过半年的训练他已基本恢复正常,找回了失去的自信,最后考上了大学。

总之,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班主任管理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姚海林.学习心理学――学习与行为的基本规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1.

[2]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05-1.

[3]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海南出版社.

[4]毛祖桓.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

[5][美]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第16版),2004-1-1.

上一篇: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与改善方法 下一篇:对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