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创新社区富余农民职业教育

时间:2022-10-26 11:56:17

摭谈创新社区富余农民职业教育

摘 要: 本文从派生出富余农民谈起,阐述引领富余农民进行创业致富、实现小康是农民的心声、社会维稳和发展的需要,借用名人陈玉书的致富经,从传统单一教育培训方式满足不了富余农民的需求提出创新富余农民职业教育的观点,进一步论述创新思路及做法,归结出创新社区富余农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富余农民 职业教育 创新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和最近公安部公布的非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我国农村人口及从事农业的人口均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现实是,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多地少,加上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置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使我国耕地逐年流失,特别是沿海地区由原来人均耕地2亩到现在人均仅存0.5亩,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就派生出了大批不能依赖土地生存的富余农民。

如何引领这样一个庞大队伍进行创业致富、兴家立业、实现小康,是广大富余农民的共同心声,也是社会维稳和发展的需要。然而,这支队伍不仅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不仅是政府要做的事,还是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立足这一客观实际,着眼于存在问题的解决,从全新视角及发展方向来看,要让广大富余农民尽快实现小康这一美好梦想,首先要做好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此项工作似乎是初高等职业专业技术学校的义务,其实不然,大批富余农民已错过了校园学习的最佳时期,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再进校园学习,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就必须承担起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传统教育方式是集中讲课,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走过场、流于形式多,现场指导、操作、观摩少;培训方式单一、手段不多,实效性差,谈不上目的性和实质性培训。因此,进一步创新社区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是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讨的重要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是服务“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农村的主要手段、途径。集文化人与商人于一身的陈玉书这样说:“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这就从直观上告诉我们传统纸上谈兵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给他们解渴,也就是提示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探索教育新路。

一、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必须从学历、资格证书的需要出发。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定向性和生产性进行学历、资格证书教育与培训,方式方法要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尽量减轻经济负担,缩短教育培训周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成人职业高中学历教育培训、“两后双百”、保育员及育婴师等从业资格证书培训,给他们在参军、进城务工等方面提供方便。

二、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必须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出发。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着眼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着眼于产业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审时度势地进行针对性职业教育。如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探索教育新路,组织精干力量编写好培训教材、制作音像等,以便不同群体易学便学,面对农村多种经营发展主渠道编写好《乡土教材》,直接下村到户服务,使广大富余农民在家也能怀揣致富门路,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小康梦想。

三、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空谈理论和应付说教,不再局限于种植养殖业领域,而要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社区辖区内的各类资源,如与国内大中城市及当地厂矿企业、专业技术学校、园林业、建筑业等进行沟通协调,联袂举办各类“订单式”培训班,直接给他们提供创业、就业捷径;聘请当地已取得成就的创业致富骨干现身说法,带动他们就地创业致富;开辟计算机、图书等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利用江苏学习在线、本地富民网站等多种教育媒体,培训出包括农业在内的各种类型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给他们拓宽创业、就业面,进行就业方向(包括岗位、行业、区域)指导,使他们自主选择创业就业渠道,尽快实现创业致富梦想。在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富余农民的创业、就业、致富、转移,营造安定、团结、繁荣的社会环境,培训出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生态意识等现代思想观念的新型农民大军。

以上几点是我在工作中的粗浅体会。总之,创新教育方法和路径,必须全面围绕“立足本地、着眼市场、面向群体、突出实效”的基本指导思想,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懂得遵纪守法并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素质,适时做好富余农民的职业对路培训创业、就业调研反馈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定能使社区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创新农民职业教育方式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又一科研课题。

上一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下一篇:“光电子技术”双语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