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翰墨建造精神家园

时间:2022-10-26 11:37:53

用翰墨建造精神家园

刘克安对书法的爱好,源自于他的初中老师。初中时代的刘克安被老师刚劲有力的字迷住了,便开始用心练习。高中时期的他,因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当上了村里的宣传员。“当时帮乡亲们写了很多字,很多对联都是自己编,他们送红纸过来,写好对联再送回去。”纵情于书法的他,晚上,点着煤油灯,用废报纸和废书练字,一直到当兵。

1976年,刘克安来到四川参军,有了之前的一些基础,刘克安负责团里的板报,每月两期。1985年,他考取了四川省公安学院,成了一名大学生。在大学的殿堂里,刘克安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书法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他到图书馆翻阅书法理论书籍,细心揣摩,并用本子抄录下来。从蔡邕的书法九势,到“孙过庭的书谱”;从颜体正楷的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到毛体的纵逸奔放、大气磅礴……这些都为今后刘克安系统学习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工作后,尽管每天琐事不断,但只要得空,他便积极练字。他的书桌很简陋:一套笔墨纸砚外加一摞字帖,仅此而已。但他却在这片寂寞的黑白世界里,独自沉浸到只有他才能体悟到快乐的翰墨情愫里,不分寒暑。

2006年,对于刘克安的书法生涯是一个转折点。为了让自己的书法实现从字到书的飞跃,突破以往自学而导致的瓶颈,他远赴南京,拜师南京艺术学院的季伏昆教授。得到老师的指点后,他开始勤学古人碑帖,在各家书体中,他偏爱颜真卿的书法,练得最多的当属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文稿》……研习之余,刘克安还常常思考,咀嚼古人书法精华,拓展碑帖兼融之路。他的勤学与勤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书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后,刘克安对毛体和颜体情有独钟。“毛体书法,不仅是伟人留下的艺术精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刘克安对毛体书法有着炙热而朴素的情怀。由于毛体书法是集历代名家书法之长,基础牢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风格,因此在学习中,刘克安下了很大的工夫,力求做到神形兼备,完美体现毛体的书法艺术风格。因了他的创作激情和扎实的基本功底,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他能打动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观刘克安的作品,不难看出,他的字或雄厚奔放,或圆润娴雅,真率而不直露,浑厚亦能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喜悦。然而,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向新的高峰攀登。他广泛涉猎篆书、隶书等,使他的书法出现了过去少有的古朴厚重。

在刘克安看来,书法是沉心静气的艺术,任何急功近利和哗众取宠,在艺术上都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饮鸩止渴。因此,刘克安很少将自己的作品拿去参加展览。他认为,书法艺术不是时令水果,忌讳不断叫卖。它有点像石油,大凡漂在表面的,看似五颜六色,但那是浅薄的油花;沉在地底那浓浓的原油,看似色彩暗淡,却是催化生命的动力。

上一篇:地方高校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下一篇:多元发展绽放富强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