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钢琴教学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内容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11:23:40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内容的思考

摘 要:文章针对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市场的供需问题,联系普通高校音乐院(系)钢琴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实际,就如何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内容的方式方法予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钢琴;教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在我国形成的“钢琴热”经久不衰,社会上也形成了大规模的钢琴教学市场。然而,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领域在运行模式、意识和实践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如何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内容及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探讨和实践。文章从分析我国钢琴教学市场现状、钢琴教学师资应具备的素养和技能出发,提出如何在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中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的方法途径。

一、我国钢琴教学市场现状

1.教学资源匮乏

毋庸置疑,我国拥有相当数量的优秀钢琴教学工作者和演奏家、教育家,但是,这些专家基本上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沿海发达城市,或者集中在专业的音乐院校任职。二三线城市想寻找优秀的钢琴教学资源就成了比较困难的问题。然而,聚集在这些地方的琴童数量相当庞大,有研究表明,我国每一座大中城市中的每一所小学或者中学的每一个班里,都有几个期望或者已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钢琴的学生。学习钢琴普遍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而二三城市的供需关系则显得更为紧张。

2.教学质量不高

国内普通高校或者综合性大学(非音乐学院)的艺术系,其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方向)每年都会输出大量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未来将走向钢琴教师的工作岗位。虽然这样的数量会缓解一定的供需矛盾,但是,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教学水平与合格钢琴教师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教师技能欠缺

在大多数的普通高校音乐院(系)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在校都是以学习演奏钢琴为主,是否能完整演奏且有一定的台风和心理素质成为判定一个学生专业水平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向虽然在钢琴演奏上是清晰的,但当学生毕业面对社会上对钢琴教师的需求,尤其是低龄化儿童对钢琴的需求时,大部分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因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有如何演绎钢琴曲目,对如何开展钢琴教学,尤其是如何开展低龄化儿童的教学和启蒙一片空白,多数教师缺乏教低龄化儿童弹钢琴的技能技巧。

二、正视问题,厘清认识

(1)钢琴教师普遍供不应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钢琴教学资源匮乏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观。鉴于此,亦不能企望通过补充大量的钢琴专业教师去缓解供需矛盾,而只能有效挖掘、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在钢琴教学的质上有所突破,形成规范有序、良性循环的钢琴教学市场,通过采取建立机制、对症下药等方法措施,才能逐步解决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各个环节的问题。

(2)严格界定合格钢琴教师标准。从理论上讲,钢琴教学工作者最起码应该具备弹奏示范、曲式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钢琴教学能力。首先,能示范弹奏曲目,包括启蒙阶段的钢琴曲目,且能针对学生弹奏中所出现的问题以直观的形式予以示范纠正。其次,能分析问题。即对教学曲目当中最基本的曲式、风格、基本和声以及技术技巧,以理论的方式穿插在教学过程当中。最后,能解决问题。即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三种能力是钢琴教师在校学习过程当中需训练具备的能力,也是高校艺术院(系)传统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给钢琴专业学生的内容。

(3)重视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师的培养。有钢琴弹奏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有教授艺术院校钢琴专业学生水平能力的钢琴教师并不意味着就懂得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还必须具备通过对低龄化儿童学钢琴的科学理论认知和教学实践探索,才能形成独具特色且融入“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能力。

高校艺术院(系)钢琴专业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要把传统钢琴教学和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结合起来。而作为低龄化儿童钢琴教学的老师,还应该针对性地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使之与钢琴教学有机结合。

三、教低龄化儿童学钢琴的方法途径

1.遴选合适的钢琴启蒙教材

面对我国出版发行的琳琅满目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和翻译出版的国外儿童钢琴教材,钢琴教师应该作出正确的选择。要针对低龄化儿童学钢琴实际选择教材,在诸如《快乐钢琴基础教程》 《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巴斯蒂安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等教材当中,《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是我们最常见的以白键开始启蒙的钢琴教学教材,这样的教材适合视觉意识比较强烈、手型掌握较好、对五线谱的线间位置很敏感的儿童学习。而《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则是从黑键开展教学,适合手型掌握较弱、音感意识强烈的儿童。无论以哪种方式开始教学,其目的都是让学者有兴趣且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而不是只求“好听”,不能只弹当下流行的儿歌或流行歌曲,不注重技巧和基础的巩固。要尽可能做到教材的合理搭配,而不是单一使用同一种教材,要做到全面打下技术基本功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枯燥的曲目往往能练就过硬的技术,越能全身心投入不喜欢曲目的练习,并从中产生乐趣的学生,越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2.在启蒙教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目前的钢琴教学市场上,虽然大多数儿童都抱着“业余”学琴的心态学习,但是,作为钢琴启蒙教师,一定要明白学生口中的 “业余”是指时间上的业余,而不是方法上的业余,要摆正心态来教学。无论高校钢琴专业毕业生今后是否会从事专业的钢琴演奏,或者考取专业的音乐院校,其教学目的和方法都应该是正确且专业的。在他们所能达到的级别水平上,必须达到艺术、技术的基本要求。

从基础来讲,首先是要规范儿童的姿势,包括坐姿和手型。比如《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和《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教材,都有正确的坐姿和手型图例,教师可以按照图例要求,从演奏姿势和较大肢体单元的肩带与臂部的动作开始,到较小、较精细的两手和手指动作等方面去带动、要求和规范学者。当然,把弹奏动作进行分解和综合,包括掌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动作等也很重要,当我们分别训练以上关节动作的时候,是为了训练独立技能,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哪里是动作的主导部位。而在弹奏动作上,任何分解都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分解都与整体相关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综合在于内在感觉上的配合,在于明显的动作配合。比如手指与手腕的配合,肘部与肩部的配合等。在良好的弹奏状态当中,分解与综合密不可分,必须从启蒙训练做起。

上一篇:立足于“趣” 增效课堂 下一篇:自主游戏欢乐多,细心观察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