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卓越大学计划”述评

时间:2022-10-26 08:52:48

德国“卓越大学计划”述评

摘要:德国为应对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国内外挑战,推出了“卓越大学计划”,旨在通过对精英大学的选拔与资助,重点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府,提升德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卓越大学计划”的实施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论争。

关键词:德国;卓越大学计划;精英大学

2005年,德国“联邦与各邦教育计划与研究促进委员会”正式通过了“卓越大学计划”,决定挑选一批精英大学进行重点资助,藉此改变德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二流地位,重振德国大学昔日的辉煌。

一、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背景

1. 新自由主义观念对德国大学传统的冲击

长久以来,德国的高等教育提倡平等原则,注重资源的平均分配,在德国大学之间并无所谓的竞争压力,也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市场化、多元化、私有化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开始兴起,新自由主义将教育纳入市场竞争的机制中,主张高等教育治理必须市场化、去中心化与重视绩效,要求减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干预,由市场力量来引导教育的运作与发展。新自由主义冲击所造成的全球化、国际化、欧洲一体化对德国的经济、政治及教育体制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德国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引入了新自由主义所强调的“小政府”与“市场竞争”等理念,这种理念集中体现在以“卓越大学计划”为代表的革新中。

2. 国家与大学关系的转变

德国属于联邦制国家,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各邦享有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的最高权限,联邦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在各邦间进行协调。相较于各邦在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所享有的高度自,高等教育则受到联邦政府较多的管制。但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冲击,在高等教育方面,德国国家与大学的传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国家由过去的提供服务的角色转变为促进者,开始强调减少政府干预,重视投资报酬以及引入竞争效率的市场经济取向。

3. 德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

近年来德国的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并不突出,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he Time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最新发表的2013-2014排名①,德国大学中最好的名次为慕尼黑大学的第55名,其次是哥廷根大学的第63名;而上海交通大学所发表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最好的名次为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第50名、海德堡大学的第54名以及慕尼黑大学的第61名②。这样的结果的确对德国高等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震撼。

二、“卓越大学计划”的实施内容

“卓越大学计划”是由联邦教育部授权的德国研究协会(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简称DFG)和科学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简称WR)负责组织与实施。该计划第一阶段从2006年至2011年,总经费投入为19亿欧元,其中75%由联邦政府承担,其余的25%由各邦政府负担,资助重点有三项,分别为:卓越博士生研究学院、卓越研究团队和精英大学。

博士生研究学院的选拔标准必须依照以下三个准则:(1)研究与培养的环境。注重博士生的水准与研究的环境、领域的发展与对学术的贡献、博士生文化的持续发展、各学科间的衔接以及国际影响力。(2)培养计划。注重培养计划的质量与原创性、博士生在研究领域的整合、教授的指导计划、提升博士生学术发展的指导计划与策略以及国际学术的交流。(3)管理结构。注重管理与机构的大力扶持、与校外机构的合作以及重视博士生的两性平等。

研究团队的选拔标准必须依照以下三个准则:(1)研究。注重研究质量与原创性、研究计划与各个研究领域的相关性、跨领域的研究、对该研究领域的重大影响,以及研究的可应用性与合作的对象。(2)参与的研究人员。注重参与研究人员的品德、新进研究人员学术培训与发展计划、研究人员的两性平等。(3)管理结构。注重对现有资源的运用、组织与管理以及对大学结构发展的影响。

经过两个阶段激烈的竞争,最后审核通过的有39个博士生研究学院(Graduiertenschulen)、37个研究团队(Exzellenzcluster)与9所精英大学(Zukunftskonzepte)。

三、“卓越大学计划”的论争

“卓越大学计划”本身的提出理念、目的与实施方式,与过去德国的高等教育传统生态截然不同,因此自该计划实施以来,各界诸多的支持以及批评声浪随之蜂拥而至,这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主要体现在文化、权力及大学理念这三个方面。

(一)文化的冲突:对传统平等原则的冲击

2007年10月,卓越博士生研究学院、卓越的研究团队与精英大学的获选名单出炉后,德国共有37所大学被贴上卓越与优秀的标签,并且可以得到大笔资金的资助,而其他落选的大学则只能望洋兴叹,精英大学的诞生使得德国整个大学体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德国研究协会(DFG)主席克莱纳(Matthias Kleiner)就表示:“这样的结果,使得德国大学平等的传统彻底宣布终结”。他认为此计划不仅能提升大学的学术研究层次,更能借由尖端研究的开发带动商业与工业的繁荣与创新,因此大力支持此计划要一直不间断地发展下去。③反对意见则认为,精英大学的选拔加剧了社会与大学的分层,只资助少数的大学,而使得大部分大学无法得到经费的补助,如此并不能真正提高整体高等教育的质量,反而导致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权力的冲突:松绑或捆绑

“卓越创新计划”在权力的冲突上,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大学关系的改变。联邦政府引进的竞争机制使得国家与大学的关系从“国家控制模式”转向为“国家监督模式”。虽然国家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有所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有丝毫的减弱,政府为了提升大学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地推行新的政策来主导大学的发展,以回应全球竞争的需求,这些由政府主导与推行的政策显然只会加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国家的权力也在无形中更加扩大。

(三)大学理念的冲突:重研究、轻教学

自1810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以来,其所提倡的“教学与研究的统一”的精神,成为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典范,当时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效法与借鉴的模范,并使德国大学独领一时之潮流。洪堡精神的核心价值即主张,大学的目的为加强研究与培养人才,两者应同时并进。这样的理念后来得到美国学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的进一步阐释,他认为大学的目的不只在创造知识,也在培育人才。这个理念对后来的美国大学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④

然而从“卓越大学计划”实施内容来看,其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同时,似乎忽略了教学的重要性,这显然与德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所秉持的洪堡“教学与研究的统一”的精神背道而驰。教学与研究是大学的两项重要的职能,两者关系是否能保持平衡,是决定大学的学术卓越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

“卓越大学计划”的推出与实施不仅显示德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更是将德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均衡发展转向差异化发展。在实施成效上,无论该计划是否能如预期成功地将德国重新打造为国际学术的研究重镇,该计划的实施本身已对德国高等教育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如通过两轮的选拔过程,无论获选与否,许多大学的知名度与声望因此而提升了,更重要的是在新自由主义竞争理念的影响下,德国高等教育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格局,不断走向卓越。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2014[EB/OL]. .

[3]德国“卓越大学计划评述”[EB/OL]..

③德国“卓越大学计划评述”[EB/OL].http://www.dfg.de/download/pdf/dfg_im_profil/reden_stellungnahmen/2012/statement_kleiner_exin_120615_en.pdf.

④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

上一篇:行政行为选择的伦理困境与出路选择 下一篇:浅谈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