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08:37:2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2-81-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basi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have been reform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idea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learning ability, oper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bility.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reform

0 引言

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它已经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要求掌握的技能眼高手低、对要求掌握的知识背多思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切实的物质基础[1]。我们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精选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0学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2]。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最优化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把教学方法当作一个多种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科学地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二,在教学功能上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替代“教给学生知识”,不仅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方法;第三,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改变课堂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外以教材与参考材料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研讨,探索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与课外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

2.1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常常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3]。我们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每个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理解。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分四个步骤。步骤一展示案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屏幕上,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步骤二案例讨论,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质疑,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此时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步骤三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步骤四是总结,分两个方面总结:一是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二是教师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评价分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分析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整个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操作演示,以使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4]。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电子教案、习题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很多学校正在使用的世界大学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的自学与复习,不断积累知识。

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用观察和引导学生的讨论,是学生的引导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助学习,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4 自学辅导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我校只有40学时,这使课堂教学内容受到限制。为了扩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自学辅导法,针对每章内容布置多个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并交给教师进行批改,不定期举行几个学术交流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5 竞赛式教学法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好办法[5]。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烈,我们采用的竞赛式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比赛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及评分标准等,并将比赛规则课前通告各小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讨论,上课时直接进入比赛环节;第二种是组织学生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第三种形式是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分个人比赛与团体比赛,如自主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课程表,制作成绩统计表、制作企业宣传册等等。比赛的成绩需通过专家和网上投票相结合而定,比赛的结果在海报和学生设计的网站上公布。

实践证明,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学是一种深化和检验。同时,比赛加强了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3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6]。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探索性、创造性的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我们主要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传统黑板教学为辅相,对于重要的内容用黑板书写的形式加以突出。备课、上课与课程辅导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备课时,以教材为蓝本,以案例为主线,以网络资源为补充。课后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我们近5年的课程考核结果中,85%的学生熟练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8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了76.49%。

根据我院督导室提供的5年测评数据,在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三评活动中,2015年的40个班近2400余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数均在95分以上,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

现在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对实习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对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单位满意率为95%、96%、96%、98%。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因此,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为期5年的摸索,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灵活地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改革的高度与深度还需加强,例如将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制作手机APP在线学习系统,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

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4-8

[2] 胡瑞鹏.会计学专业ACCA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与

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3.

[3] 龚静,曾建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3:88-90

[4] 叶惠文,杜炫杰,李丽萍.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

础”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3:154-158

[5] 李小杰.引入KSAOs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的改革探索[J].职教通讯,2014.6:64-66

[6] 靳向前.谈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2011.1:34-36

上一篇:结合MOOC的混合式软件工程课程教学 下一篇:四月芳菲尽?花香待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