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26 08:09:10

高职高专“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为了使高职高专毕业生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尝试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组教学内容、适时开展第二课堂、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热工理论及应用;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陈明付(1964-),男,福建泉州人,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61-02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热工理论及应用”是高职高专“电厂热能动力装置”和“火电厂集控运行”(以下简称热动、集控)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热动、集控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课。多年的教学座谈会反馈,该课程难教难学。那么如何在一学期内组织有效的教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教学的经验上,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

1.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高专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普通高校的最后一批,文化基础较本科高校的学生要差一些。同时不少学生由于高考成绩的限制,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就读,学习缺乏动力;加上部分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或某些知识点听不懂,又未得到及时解决等原因,造成学生对所学专业或某课程缺乏热情,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于内容枯燥的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而对于实用的实践教学环节,他们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二、熟悉教材

1.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由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景朝晖主编的《热工理论及应用》(第二版)。该教材包括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两部分的内容,其中工程热力学部分是研究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以及在火电厂中的应用;传热学部分是研究热能传递的规律,以及在火电厂中的应用。[1]

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热力学知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基本热力过程和蒸汽动力循环的技能,运用传热学知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传热过程的技能,为后续的如锅炉、汽轮机、热力发电厂等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

2.课程的特点

工程热力学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内容多而且理论性较强、概念多而且抽象难理解、公式较多而且应用条件复杂。[2]传热学部分内容的特点是:三种传热方式有不同的传热机理、表现,自成体系,所以内容连贯性和系统性较差,但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3]

三、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手段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安排在学院的仿真机教室上第一次课,通过投影简介火电厂的生产过程和各种热工设备在火电厂中的应用、作用及所处的地位,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课程所介绍的热工设备都是电厂生产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这些设备运行得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电厂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再提出一些诸如冬天用手分别触摸同一环境中的木块和铁块,为何感到铁块很凉,是因为铁块温度比木块温度低吗,[4]夏天吹电风扇为何感到凉快等生活中的实例。这些是生活中的常识,但又无法完全地解释清楚,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去学习,于是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次课,就给学生简介该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该课程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做好心理准备。另外,第一次课就给学生交代清楚该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方法,并非仅仅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来确定的,而是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并且非常注重学习过程的成绩,使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

2.重组教学内容

在有限的课时里,紧紧围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重组教学内容。“精讲”重点内容,比如对工程热力学部分,精讲压力、功、热量、焓、熵、可逆过程等基本概念和性质,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涵义和在电厂中的应用,以及水蒸气的性质,状态和状态参数的确定和蒸汽的动力循环等,特别是蒸汽的动力循环;传热学部分,精讲三种传热方式的基本规律和传热器在电厂中应用的传热实例分析,传热的增强与削弱等,特别是传热器在电厂中应用的传热实例分析。

同时,上每一次课之前都要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盲目和主次不分。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实行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法进行讲授,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相互探讨、独立思考,然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5]对一些有区别又有联系,而且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再列表归纳比较,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工程热力学部分:开口系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四个简化式;体积功、技术功、轴功、流动净功的涵义、表达式;理想气体四个基本热力过程的方程、比热、内能和焓的变化以及功和热量交换的表达式;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热电合供循环的汽耗率、热效率的表达式;传热学部分导热、对流、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机理、表达式等内容,都可通过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传热学中用到的热阻和网络图时,将其与电工学中的电阻和电路图联系起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

在讲授各知识点的时候,应时刻牢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第一线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应尽量讲该知识在电厂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精选例题

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为了加深对重要公式的理解,必须精选有关本专业方向的、紧密联系电厂生产实际的例题,例如开口系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的应用,朗肯循环、再热循环、回热循环和热电合供循环的经济指标的计算,导热、对流、辐射及换热器的传热计算等。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高职高专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特点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强调工程实践性。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看幻灯片、动画展示,到学院模型室参观锅炉、汽轮机、回热加热器、空气预热器等模型,到学院实训中心参观水泵、风机等实物的办法,来分析它们构造、工作原理,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教学效果。但在推导一些简单的公式和讲解例题时,要用传统的板书方法,以展示分析和计算的过程。同时为了弥补多媒体教学进度太快的不足,教师可让学生把课件拷贝回去复习。

同时,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我校安排了下厂参观、认识实习、运行或检修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电厂实际的工作氛围,缩小学校与电厂的距离。

6.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工程热力学部分的内容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师电子教案、课件、习题解答、实验指导书、学习指导书、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等均已上网络,任课教师应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方便了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校还开通了教学论坛,便于师生课外交流、探讨。传热学部分的教学内容还未建成和上网,这样就告诉学生上其他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知识、信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和火电厂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高职高专学生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利用Internet 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7.适时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6]

学院从设备、场地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选派教师跟踪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专业论文评奖、专业知识竞赛,适时结合实验、参观毕业班学生火电厂仿真系统的操作技能竞赛和就业应聘现场模拟会等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8.采用综合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

改革一门课程、一份试卷、一个成绩的传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注重学习过程。此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独特见解方面的成绩,且所占比例不应该小。如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等途径加以收集,列成表格,建立《学生学业成绩登记表》,如表1。

四、结束语

为了使毕业生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笔者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组教学内容、适时开展第二课堂、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景朝晖.热工理论及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曾冬琪,林小闹.提高“工程热力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漫谈[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

[3]吴怡,雒婧.“传热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4]宋长华,张友利.热工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王寒.商法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4):97-98.

[6]李建刚,孙为民,杨小琨.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7,(7).

上一篇:微电子专业“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 下一篇:审计实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及教材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