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2-10-26 07:21:00

构建小学语文理想课堂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有生命的学科,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中包含的情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着重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文章中包含的情感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理念的“学生化”转变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课堂之前,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促使整个教学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的艺术》中说过:“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因此,要建构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课堂,必须改变单方面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理念的“学生化”,即将学生作为有感情的课堂主体,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但是,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特殊性,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小学语文的理想课堂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还要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进行启发和引导,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转变

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十分丰富,对于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小学生来说,做到准确把握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

第一,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小学生虽然不像成人那样对各种情感有很深的体会,但是他们对于具象化的颜色、图像、声音和动画等都会有比较积极的反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特点,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像、声音等,充分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第二,要采用对话式教学。教学思想“学生化”的转变,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权,构建一种“对话式课堂”。实践证明,只有在课堂中实现平等对话,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构建“对话课堂”时,要做到两点:一是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二是保证对话的有效性。

第三,要采用探究式教学。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探究中增强对知识和情感的把握。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识水平,内容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乐趣并发现自己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石榴》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品尝石榴,然后再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求知兴趣。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回答的方式,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三、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转变

语文课文包含着丰富的情感,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体悟这种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实现“情感化”。教师要用“情感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情感化”的语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从而唤醒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师还要通过诗意的活动来让学生体悟感情。小学生是喜欢活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因此,采用诗意的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田园诗情》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感受自然,然后让学生以朗诵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喜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理想课堂,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这种理想课堂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责 编 晓 月)

上一篇:为人生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下一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