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的忧郁

时间:2022-10-26 07:18:07

在《忧郁症》这部电影中,导演Lars von Trier讲述了当地球受到行星撞击威胁时,感情不和的两姊妹(由Kirsten Dunst和Charolette Gainsbourg主演)开始重新审视双方的关系的事。在电影中“忧郁症”既是指这种令人低落的症状,也指那颗最后要撞击地球的巨大行星。为了这些特效镜头,视觉特效总监Peter Hjorth与Platige 影像制作公司和 Pixomondo特效设计公司一起,研究了如何将微妙的艺术效果恰当地运用在影片中。

算上《反基督者》和《厄夜变奏曲》,在图像处理方面《忧郁症》是Peter Hjorth与Lars von Trier合作的第六部电影。作为特效制作人,Karen Maarbjerg也是一个优秀的长期合作伙伴,在早期的几场拍摄过程中,Peter Hjorth曾帮着导演修改剧本。“我们忙着处理色彩和画面时Lars还要继续修改电影脚本,”Peter Hjorth这样说,“他要求每个人读懂剧本,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我也尽全力兑现自己的承诺——使《忧郁症》中的每个画面都看起来立体逼真。”

在与电脑绘图合作时,Peter Hjorth画出了图像的草稿,增加了电影开始部分从外太空俯视地球的画面效果,以及从地球仰望天空的画面的真实感。他为此专门跟从一位专家学习了天体物理学。Peter Hjorth说:“我做了一些3D概念图和一些画面合成的效果图,很快我们发现,如果你打算展示天空中的物体,你必须运用地球环境,用地球上天空的色彩表示,那么效果会十分逼真。你需要仔细留心月球的色彩变化,因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月球的形态,所以我花大力气观测月球。”

影片开拍之初,利用午餐时间,Peter Hjorth就拍摄了尽可能多的图像作为拍摄素材。Peter Hjorth同时是第二摄制组的导演,和 Manuel的摄像指导Alberto Claro紧密合作,同时在影片制作中启用了ARRI生产的Alexa高清数字摄像机。“我超喜欢那部摄像机。” Peter Hjorth说,“我盼望能用一部4K的摄像机,但是2K的也不错,对摄像指导和灯光师来说,用它实现广角曝光是一种乐趣。这让我可以自信地论断,我们能够做到以假乱真,能够在拍摄中大展拳脚。但是,如果在彩色灯光下,用慢速摄像机对草地进行全景拍摄,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影片一开始,展示了一系列梦幻般的场景,然后间断性地,缓缓采取歌剧蒙太奇方式拍摄,暗示影片从这里开始,地球被深深笼罩在忧郁中。撞击前的拍摄几乎都是用 Alexa和幻影高清摄像机以高速拍摄完成的,这部分由波兰的Platige影像制作公司在室内总监Jakub Knapik和室内视觉效果总监Katarzyna Jarzyna两人的监管下完成。尽管 Platige影像制作公司仅仅负责12个特效镜头的处理,但是Peter Hjorth和Lars von Trier给了他们很多后续的和其他很多额外的设计工作。

优雅的开篇

对偏好视觉效果的朋友们来说,这部电影的长度其实就是开篇的那十分钟。这十分钟充满了经典的老式绘画的色调和构图。

“我们通常先尽力画出一些草图由Peter审查,并且要征得Lars von Trier的同意。”Knapik这样说,“我们把这些草图作为参考,并且进一步修改,我们也用Alexa高清数字摄像机和幻影摄像机拍摄一组影像文件和所有模板放在一起,方便以后使用。”

Platige的序幕拍摄大部分是一次完成地,加入了Roto、影像形板和多层合成,并用Photoshop和NUKE做了处理.在第一场中,Kirsten Dunst身着婚纱缓缓地挣脱飞舞的纱线。“拍摄中我们不得不更换了背景,”Knapik说,“为补偿画面,我们用在风中舞动树和纱线制作了很多模板。同时,我们拉伸了天空,给予画面更深的层次,在人物画面身后加入了更多的树木影像。”

“这个非常有趣,”Knapik补充道,“因为像这样极端的帧率,你一下子就能感觉到画面太过静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加入一些变形的物体,比如树木和其他的物件。一些黑色飞絮很容易抓拍到,但是我们也用Houdini加入了3D的飞絮,使这些立体飞絮飞得更高,更接近摄像机。这样,画面整体就显得很紧凑。”

在拍摄“喷射”这一场景的过程中,Dunst身旁的草坪画面出现了很多缺陷。“我们将Kirsten放在黑色背景板上,仅仅打上一点微弱的背光灯,” Knapik解释说,“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改变她身上的光线,因为打在物体上的光线会反射回来。我们设计的背景板,加入了数字绘图。这样在3D巨幕电影中就不会出现缺陷了,同时我们应用了粒子光波,而且用NUKE处理后,再用智能光渲染器处理。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我们又做了很多的形板(虽然存在一些拍摄上的漏洞)。我们有时不得不舍弃很多钟爱的画面,虽然这些画面是很多人心血的结晶,也不得不弃之如敝帚,或是在上面修修补补”。

女演员Dunst手指冒出电流的画面堪称 经典,对她身后的电线杆做了类似圣爱摩尔之火的特效。“我们先是用Houdini和Maya进行测试,这样可以产生很多弯曲的粒子波,但是却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电火花的效果。”Knapik说,“因此我们采取旧有的学院派做法,用活动的电螺栓制作了一组大型模板。在用NUKE处理完最后一组合成后,我们的工作一直不是很理想,经常需要来来回回反复实践,但是最终还是达到了预期的3D效果。因为蓝光拍摄是静止的,所以像其他画面拍摄一样,我们再次用做好的模板和形板来制作背景图,在Kirsten身上固定一道光线,这青蓝色的荧光在她面部和头发上闪耀,与背景图相映成辉。”

序幕中另一个精美的画面是:一匹马在极光映射下渐渐跪倒。在冰岛的寒夜中Peter Hjorth亲自用幻影摄像机拍摄了这组极光。“实际上,极光拍摄是科学家促成的,”Peter Hjorth说,“这些科学家指出问题的症结——观众看到的这些极光特效可能都是白天拍摄的。所以我才会去冰岛进行数天的间隔性拍摄,虽然是数九寒天,但是对我而言,却是拍摄的绝佳时机”。

随后Platige实验性地将马最后的效果图与roto处理的极光合成。像序幕中其他场景一样,Knapik这一幕的设计很有趣、很微妙,“有时候,你可能会有如梦如幻的感觉。”其余的特效包括云雾,飞马,对画面的集合扩充、色彩校对和画面微调等,Platige在两三个月中拍摄了大概30个这样的画面。

对Knapik来说,这项工作是突破视觉特效窠臼的契机。“制作的诀窍在于,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丰富多彩的画面,而是用了朦胧的幻境来将故事娓娓道来。因此,这特效花了很长时间。感谢上帝,Peter在和导演联系后去国外拍摄了这些珍贵的画面。”

星球大碰撞

在序幕的结尾,“抑郁症”这颗行星缓缓向地球靠近,碰撞。碰撞的特效持续了1分多钟。其他关于行星的特效是德国法兰克福市的Pixomondo影像制作公司在其麾下两个工作室内完成的,这部分镜头由室内视觉总监Sven Martin和室内制片Sabrina Gerhardt监督完成。

在收到Peter Hjorth详细的故事板,并进行了研究后,Pixomondo 影像制作公司与法兰克福歌德大学的René Reifarth 博士探讨了一些物理特征:外壳坚硬的行星撞击另一个主要由气体组成的行星后出现的情况。

“比如说木星,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气体星球,”Martin这样说,“木星看上去像是大理石构造的,但是木星仅仅只有内核是硬物质。其余部分都是气体。气体星球在与地球碰撞的过程中,其的形状会改变。巨大的气流和涡旋充斥其表面。在经过进一步研究后,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地球与气体星球撞击后,效果就像是一枚鸡蛋跌入了一个巨大蜜糖浆里。”

Pixomondo公司的艺术指导Max Riess随后与Peter Hjorth共同设计了碰撞前期的3D巨幕电影特效。碰撞是手绘的动画,表现的是:气体星球在受到外力冲击后,表面如涟漪般四散开来。模拟云层和流动的波纹加上火焰特效,是Pixomondo柏林工作室的Pieter Mentz制作的。“这些模拟的火焰随后也被用于补偿Krakatoa的手指汽化后进入大气的画面特效。” Martin这样说。

Nuke在最后几个场次中用于画面合成。“地球和气体星球不是都要做成3D特效的,但是需要通过多纹理和光线重叠来实现NUKE的3D空间拓展,”Martin强调说,“对海洋和火山喷发的特效,我们做了很多纹理动画。气体层和云雾层分别提前进行渲染。仅仅是两个星球碰撞后产生的碎片用了3D的巨幕电影特效。NUKE中最难的工作是将零散的画面整合,然后创制出互相补充的效果,要达到半透明的天际中隐约可见到巨大气体行星的轮廓。”

Pixomondo 参与制作了主要人物出现的夜景。在拍摄现场,Peter Hjorth 用一只发光的气球作为气体星球的替身,这样现场灯光效果和演员仰视飞入行星的画面都能够拍摄出来。

Martin谈道:“另外一组展现气体星球在太阳初升时运动的画面,我们需要树影随星球移动而变化,因此焰火小组在夜晚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进行了拍摄。我们将多个模板叠加并且调整了时间,这样树影就可以在行星移动时保持不断地变化。 蓝色星球向天空爬升的画面不是很容易拍摄,因为不同元素结合后画面光度几乎完全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在气体星球周围加上了电脑合成的云层,这样就可以衬托出蓝色光线在天空中有层次的变化。”

在电影最后,毁灭性的一刻,气体行星和地球碰撞了,如同原子核裂变,与此同时两位女主角Dunst 和 Gainsbourg 被强大的气流吞噬。这个场景是Pixomondo公司制作的,参考了Peter Hjorth早期的意见。Peter Hjorth表示:“我尝试用连续的镜头制造核裂变时画面的艺术感,当我反复琢磨如何拍摄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样的场景,这种场景是我自己所能想象的,需要展现人们对原子核裂变的一种恐惧感。直到我开始着手制作效果图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了这点。这是生活在欧洲的80后们能够想象得到的场景。”

“我早料到弯曲的树木、冲击波和碰撞的火焰都可以通过树木来表现, ”Peter Hjorth补充道,“他们是拍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搭设了特定的摄影场地后,让演员置身其中,并且加入鼓风机吹风。我用其他相机拍摄了场地中一些着火的东西。Lars看了拍摄的画面后说,‘真是太美了,但是似乎和我的电影有点不搭,看,就是这8处火焰,这儿这儿!’”

在拍摄完撞击的画面后,再拍摄演员的画面。然后将各种画面整合,最后一步是翻拍。这样Charlotte Gainsbourg所扮演的角色就能给观众带来恐慌的效果。Peter Hjorth这样评论:“这种感觉就如同一架巨大的直升机坠落到人群中,而我们则是给这种惊悚的气氛加入更多的惶恐,如用额外的镜头捕捉到碰撞后碎片四散的画面。”

对Pixomondo公司来说,挑战是:他们需要将真实的物体加入核爆炸似的场面中。Martin说:“我们不能把这些物体用Z纵深法拍摄,因为我们需要用CG来拍摄。而且,冲击波必须向摄像机方向移动,每个形板都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结合紧密。这些真实的物体与数字合成的断壁颓垣形成整体画面。在一个固定场景中保持纵深拍摄十分困难,因为摄像机不可能拍到大气层。实际上,大气层已经被飞入的气体星球遮盖了。为了使演员的头发在风中飞舞时显得有立体感,我们请后期合成师Travis Nobles来协助拍摄,因为他的头发较长,在鼓风机的吹动下能够在绿色幕布下产生好的效果。这比用数字合成毛发要省事得多,也真实的多。”

其他特效

除了Platige 和 Pixomondo之外,瑞典的Filmgate公司、德国的Kingz娱乐公司和丹麦的Klippengangen Aps公司也共同参与完成了《忧郁症》的视觉特效设计。

很多创意的部分,Peter Hjorth坚持要达到真实的效果,这对电影故事情节推进是很有帮助的。Peter Hjorth谈道:“我和Lars经常就各种问题进行争论,我试图说服他采用精美的、有趣的画面,而他却要我用模糊的、奇幻的画面。我一直在找布景,而且我总是强调‘我们需要在这里和这里来表现气体星球,否则观众是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通常我们会设计很多场景,远比后来Lars从中选取的多。希望我们用的那些备份拍摄会有用。”

上一篇:《金陵十三钗》背後的视觉魔术 下一篇:在加勒比的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