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2-10-26 07:09:0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分析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7-0048-03

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于1997年选择全国7个省14个县的乡村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在此基础上从2003年推出了新农合制度,旨在降低农民因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改革。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健康保障模式,减轻了农民负担,给农民健康提供了切实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切实巩固这一惠民政策,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区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笔者结合平川区新农合的发展和成效,刨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1 平川区新农合的现况分析

白银市平川区从2007年逐步开展新农合工作,在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政府新农合配套资金从2007年的人均40元增加到2010年的120元,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2007年中央财政未投入(因未列入国家试点县),而自2008年起,中央财政给予每位参加新农合农民40元补助,省级财政投入由15元增长到30元;2010年中央财政给予60元,省级财政增至50元。从农民方面看,2007年及2008年农民每人每年缴费10元,2009年缴费20元,2010年缴费30元。虽有所增加,但自筹资金占政府总配套资金的比例并未上涨,就当地农民平均生活水平而言,自筹的30元资金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亦不会造成很大负担。另外参加新农合率(以下简称参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新农合工作开展顺利与否的一个最直观、最重要的指标。平川区参合率由2007年的90.73%增加到2008年的92.08%,继而增加到2009年的93.76%,2010年的95.18%。平川区自新农合工作启动之日起,就拥有较高的参合率,并于近4年来稳步增长,说明农民对新农合的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越来越高,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农合对自身健康的保障作用,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新农合的队伍中来,新农合制度得到普及,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使平川区新农合受益人数明显增加。因病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人数,从2007年的2064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5542人次,而2009年也维持在5194人次,2010年1~3月1352人。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农民住院实际补偿费用大幅度提高,由2007年的38.71%一跃增加到2008年的64.13%,近乎翻了1倍,2009年是53.52%,2010年1~3月也继续上升到56.38%的较高实际补偿水平。

通过上述数据显示新农合工作在平川区已经逐步建立并且不断发展,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参合率历年都在90%以上,并且逐年增长。各级政府对新农合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在财政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且支持力度持续增加,从而推动了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参合农民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益处。

2 平川区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平川区新农合工作启动较晚,目前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体制的不足以及受到农民对新农合认识水平的限制,全面推行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新农合制度,从实践中找出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才是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及多年的基层实践,发现平川区新农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尚无有效的筹资机制,总体筹资水平较低新农合本着“自愿”的原则,没有强制性,筹资方式主要由乡村干部上门收缴,因平川区农民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为筹集参合费常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动员、收缴,筹资周期较长。另外,新农合筹资水平较低,人均筹资额不足农民人均收入的1%。各级政府财政筹资虽能及时到位,但筹资水平不高,较经济发达省份如浙江、江苏每人每年300元的财政补助金额相差甚远。

2.2 对“参合率”看法片面毋庸置疑,参合的农民越多,覆盖面越广,受益的群众也会越多。但是,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实施,也出现了许多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新情况。一是管理层形成了一种过分强调参合率的现象,基层单位往往实行以家庭为单位捆绑式收费,造成农民不得不给已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和根据学校要求参加商业保险的学生缴纳参合费,造成了重复缴费的问题,而且目前关于农民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衔接办法和政策,各地规定不一,冲突和问题很多。同时,在层层落实高“参合率”的管理体制下,也出现了个别乡村两级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设法为农户垫资参合费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医保盲区”问题,新农合覆盖对象是农民,城镇医保的主体是城镇职工,那些非农非城镇医保对象(县乡企业下岗职工以及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外来人员等)成了新农合覆盖的“盲区”。

2.3 部分农民参合意愿不强平川区近4年来虽保持了较高的参合率,但仍然存在部分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抱以观望态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了解不够,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经济状况差,健康投资观念淡薄。大部分农民对于新农合制度及其补偿范围、标准等并不清楚,所以对新农合态度默然,主动性不高。(2)新农合工作刚刚起步,经办机构因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经验,资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在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造成资金沉淀或透支,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积极性。(3)补偿资金、审核结算流程繁琐。由于制度实施时间短,具体规定不够完善,尽管适时做了调整,但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需进一步优化。

2.4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集中体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医疗设备基础条件差。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学历低,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培训。另外,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薄弱,尚无足够的财力改善医院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从而导致患者就医分流不合理的现状。

3 对策及建议

3.1 拓宽筹资渠道,并与医疗救助接轨 目前新农合主要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筹资,保障能力还比较低,对患大病农民的保障就更显得杯水车薪,因此如何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可建立专门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呼吁社会成功人士、各种基金会、慈善团体等向新农合工作进行援助。继续加大各级财政的资助力度,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应照顾到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对合作医疗补助之后仍有较大困难的农户,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补偿并轨,救助要突出重点,合理设置门槛,要真正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政府牵头做好宣传工作,会同相关部门探索解决非农非城镇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处理好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之间的关系。

定期深入百姓中进行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将宣传重点放在补偿政策、标准方面,可重点宣传补偿的典型实例,请受益农民现身说法,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积极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科学引导农民自愿、主动缴费,提高其参合积极性,尽量减少收缴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浪费,减轻乡村干部的工作压力。

3.2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县、乡级医院本应是承担新农合医疗服务的主体,但因其医疗技术条件较差,造成患者分流不合理现状。因此,要尽快落实基层专业人员的优惠政策,为基层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着的专业人才。目前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基础实施和专业人员培养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使患者合理分流。提高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不断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

3.3 健全新农合基金的监管机制新农合基金的监督管理部门,可邀请参合农民代表共同管理,施行筹资、管理和利用的有效分离,定期向人民群众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及农民获得报销情况,使资金的管理透明化,保证农民的知情权,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筹资、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并将审计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新农合显著改善了我国农村医疗、公共卫生事业的现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同时也应积极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政府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关体制,借助政府干预,将医疗保障制度与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有效结合,同时加强宣传,完善管理,促进新农合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现存的压力分析及心理调适 下一篇:谈卫生学校学生亚健康形成原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