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6 06:55:23

浅析河南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问题日益增多。本文客观全面地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引言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12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包公祠、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殷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清明上河园、云台山、石人山、白云山、重渡沟、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90.77万人次,旅游创汇6.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36%、11.3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和11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863亿元,同比增长15%。

全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3个国家5A级景区),10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03家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10家),旅游从业人员120万人,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

三、河南旅游业的特点

(一)以精品线路、景点为依托,构筑河南旅游大框架

郑、汴、洛沿黄旅游线以洛阳龙门石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以申报郑州嵩山进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了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模效应,为河南省开展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的理想旅游区和发展国内旅游的重要基地。配合国家规划建设了黄河生态旅游示范区、伏牛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了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的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建设并完善了包括黄河小浪底度假区、白云山旅游度假区等。

(二)营造河南旅游市场格局

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创立旅游品牌,增强了河南省旅游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发展空间,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提高河南省旅游景区景点的市场占有率。结合国家旅游局每年度的旅游主题,发挥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相互烘托的综合效应,把河南的旅游精品推向全国和世界。还要改善旅游条件为重点,注重创建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

四、河南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旅游虽然较前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横向与旅游发达省份比起来仍有巨大差距,河南旅游在全国的排名始终尴尬地处在20位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入境游人数少、比例低

入境游一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2012年的数据看,虽然我省接待游客达3.63亿人次,但入境游客只有168万人次。航线少尤其是国际航线少,是造成入境游偏低的关键因素。

(二)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不够

厚重的河南文化大多表现在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上,属传统的观光产品,游客游览也仅仅停留在观光的层次上。因此,河南的文化观光产品必须实现与现代旅游概念的结合,实现向娱乐产品的转化。

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一些地方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河南通过组织“河南风”等旅游推介到全国各地,受到了海内外旅游界、新闻界和广大旅游者的广泛好评。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忽略了市场开发。

(四)整体开发水平欠缺,服务质量和设施不健全

河南省部分旅游景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旅游旺季,许多景区还是面临尴尬:房间、床位和停车位仍无法全部满足,景区的服务质量低,有的连热水、三餐和床褥都无法保证。

还未形成省、市、县和区域节点四级旅游服务中心联动网络,难以有效实施全省范围内的旅游统一服务、咨询、调度和指挥。全省高星级酒店数量及服务配套设施不够,还不能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方式的多样消费和需求。

五、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方向

(一)改变传统观念

对于河南经济的发展来说,把旅游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必需的。要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一是避免形象,做好近期和远景规划;二是在河南旅游资源众多、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采取四面出击的发展思路,把有限的经济力量集中到拥有广大客源市场的特色景点景区和精品线路,重点投入、分批建设,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构建旅游发展大平台。把整个地方经济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一个合理的均衡制度,方便各旅游接待部门的有机合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要增加景点景区的可进入性,减少路途中的时间,提高游客满意度;二是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可以建设家庭旅馆,集自住和经营于一体。

(三)深挖文化内涵,拉长河南旅游产业链

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特点和文化内涵,制作出具有当地资源特点的旅游纪念品和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形成更强的旅游合力。采取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方位提升文化品位。

(四)拓宽宣传渠道和方式

改善宣传形式和内容,并且要适当加大实地宣传的力度。这方面应可以借鉴外国的不少博物馆,每年固定几次免费开放时间,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得以潜移默化,也促进了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增加其对旅游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不仅了解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了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找到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发展的努力方向。相信河南省旅游业在今后会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十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M]

[2]戴松成,龚绍方.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报告[R].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34138

[3]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32―338

上一篇: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彝族婚恋习俗传统及其现状初... 下一篇:彭学明散文的人文关怀与底层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