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四大困惑与对策

时间:2022-10-26 06:09:57

小学作文教学的四大困惑与对策

德国诗人海塞说:“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显然,这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的体会。但对于还没有摸着写作门道、尚未体会到创作乐趣的小学生来说,写作常常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任务,甚至是让他们感到头疼的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少,见识有限,教学写作是很费神的事,常常会有许多烦恼、困惑。

困惑一:一派胡言乱语

现象:很多学生一看到作文要几百字,就懵了。于是,东拼西凑,一边写还一边数着字数。写着,数着,终于达到字数要求了,这种任务式的、凑字数的作文,是很难写出好作文来的。我们在批阅作文时常常会发现,长长一篇文章,看完后,你却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不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觉得是一派胡言乱语。

对策:一是作文教学不宜过分强调字数多少,更要讲究作文的主题。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们,作文要写的是什么,要把这个“什么”讲述清楚。二是要有统揽全局的眼光。我们要把小学各阶段的作文要求都熟记于心,不要随意拔高要求。如在小学低年级写话阶段,能把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都说准确就很不错了。因为一二年级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三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我告诉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学会留心观察周边的事物,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只要这样经常练习,作文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困惑二:假话连篇

现象:找不到要写的素材,所以瞎编故事。这在小学生作文中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记得我在教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回,布置大家写重阳节放风筝的作文。不巧的是,重阳节那天,下起了大雨,大家都没有去放风筝。于是,只能是瞎编一通。曾听一位朋友说起他家的孩子,他说,孩子告诉他,说是发现了一个秘密,写作文要写假话、编故事才能得高分。我听后,觉得很震撼,慢慢发现学生作文假话连篇实在是一个普遍现象。

对策:面对学生作文说假话的现象,教师至少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在布置作文时,不要局限过多,要想一想,这样的作文要求,学生是否有内容可写?如上述现象,教师将作文的范围局限在“重阳节”和“放风筝”两个框框内,显然是不合适的。二是面对学生作文中的真话要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多参加体验,讲真话,写实话。如一些学生经常写扶老人过马路、拾金不昧,或是一些很离奇的经历,明显是假话,可是一些教师认为这件事能体现学生“思想好、品质好”,批个高分。这等于是鼓励孩子在作文中说谎,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哲学家叔本华说得好:“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我们应该自信地告诉学生,哪怕是很平凡、微小的一件事,如果你的表述情真意切,选材恰当,主题突出,就一样是好作文。

困惑三:抄袭问题严重

现象:目前,一些教师让学生背诵作文,其目的是通过背诵各类型的作文,以期在考试中作文可以对号入座。甚至,在一些学校,这还成为语文考试拿高分的“秘诀”。他们认为,反正是考试,谁也不会去核实你的作文是否是原创,只要切题就行。另外,我们经常看到全然没有童趣、童真的小学生作文在报纸杂志上公开发表。这类文章不敢说完全不可能出自小学低年级学生之手,但是要么是少年老成,要么是抄袭,要么就是成人参与的成分太多。

对策:就这个问题,我经常与同行研讨。对于刚入门写作的孩子,教师写下水文,或是出示一些范文,让学生仿写,是可以的。但就像是一个学走路的孩子一样,仿写只是扶着学步车走路而已,人要长大,就不能老扶着学步车,而是要学会自己独立行走,这样才能走得稳当,走得更远。所以,范文只能作为参考资料,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拿来主义”。从小处讲,是抄袭;往大处说,就是侵权。教师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导向要明确;二是要坚持只在瓶颈处帮助学生修改,不宜参与太多,要指导孩子作文,而不是替代孩子作文。

困惑四:修改作文负担沉重

现象: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坚持做到全批全改或半批半改。按照每两周一次作文计算,一学期至少也有十次作文,加上单元检测、周记或日记,语文教师的改作任务很重。更让人烦恼的是,上次刚刚给学生纠正的错词病句,这次习作中又重复出现了,甚至是“屡批不改”,感觉每一次付出都是“劳心劳力”却又“白费心机”。

对策: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我在作文批改上向来是喜欢“偷懒”,一方面是事务多,实在没空给学生全批全改,另一方面觉得培养学生改作的能力对学生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经过多年尝试,探索出了以下修改作文的步骤,效果很好,学生得到了锻炼,教师负担减轻了。

第一步:课前全面浏览一遍学生习作,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组织学生堂上批改。教师从字、词、句、篇提出具体批改要求,出示评分标准。学生先阅读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再按要求批改(红笔)同学的习作,并写出作文得分。

第三步:教师出示各类作文的评语范例,指导学生撰写对同学的作文点评。

第四步:集中评讲。可以让学生朗读优秀习作,说出评为优秀的理由;也可以亮出某篇习作的得分和评语,和学生一起评议批改的情况,如批改是否合适,评分是否恰当,点评是否到位,等等。

第五步:教师收回全部习作,再浏览一次。这一次,着重是看学生本人及同学的批改情况,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写上一些评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我国小语会理事崔峦先生主张作文要“求真力诚”,习作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正确引导、多实践、多鼓励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当孩子们的习作是从心灵自由流淌出来的语言时,作文教学就会少一些困惑,多一些惊喜,其过程就会变得美妙、有趣、愉悦。

上一篇:数学的教育功能浅析 下一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