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时代高中数学CAI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26 06:08:59

试论信息化时代高中数学CAI教学方法

摘要: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1),改善了人们的认知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数学教学中亦受到普遍的重视。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论述了CAI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分析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CAI教学;误区分析;教学方法

CAI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已经被普遍应用,它的应用使得一些

难以讲清的概念、繁复的演算过程、复杂的数形关系和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利用生动的图片、动画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CAI教学中误区分析

1.过度重视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一些教师在运用CAI教学辅助教学的时候,认为只要教育手

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也就先进了。于是在CAI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壳下,仍然是以讲解为主要授课方式,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填鸭式”教学依然严重地存在,只是灌输的角色变成了“机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然而,有些教师在把CAI引入数学课以后,大多数课堂上,计算机的作用却只相当于一个播放器用来辅助教师讲解演示,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没有发挥作用。学生还是看着演示屏幕听教师讲,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改变。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充分发挥CAI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

2.过度依赖CAI的运用,忽视与教材内容的交互性

CAI教学是辅助教师讲课,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CAI教学相对于黑板、粉笔而言,只不过是现代化水平高了一点。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避免过于依赖CAI教学,避免把课堂变成课件展示区。所以,教师在运用CAI教学手段的时候除了在课件上下工夫外,还要让课件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在运用CAI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运用,并非每一课都需要运用此教学方法,这样容易进入用计算机代替黑板的误区。CAI教学可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讲清楚的内容,这个时候引用CAI教学就比较合适。比如说函数、点的轨迹,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运用CAI展示会让学生更利于接受、明白;再如,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探求、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截面问题等都是CAI教学的好素材。

3.过度依赖现成的课件,忽视自制课件的教学优势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习惯从网上寻得资源然后直接用于教学中,在应用的过程中却发现许多课件并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CAI教学中,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置,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教师的思维方式。CAI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更利于学习新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所在,更能使学生在脱离课件后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更好地设计出属于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达成教学目标。

二、合理运用CAI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形象展示教学模式

CAI教学是集动、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数学过程,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

概念。

例如:求二次函数y=x2-2x+3在区间[t,t+1]上的最值。

CAI运用:首先,在屏幕上显示出两条平行于y轴的直线x=t,x=t+1;然后,让这两条直线在鼠标的拖动下等距离地平行移动、连续变化,并使夹在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二次函数图象变色,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当t变化时,区间[t,t+1]内曲线函数值的变化范围,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解题并理解最值的求解关键。

2.人机交互教学模式

CAI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和计算机的对话获得知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既是教材,也是教师在CAI教学课件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但是,在运用

CAI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模式,正如在新 的教学手段下仍是旧的教学模式的存在。

例如:如下图,B是半径为1的定圆A内的一定点,M是圆A上的一动点,过线段BM的中点E作BM的垂线与半径AM的交点为P,求点P的轨迹。

CAI教学方法:此题是一道很常见的轨迹题,因为PA+PB=PA+PM=r(AB<r),所以P的轨迹是一个椭圆,由此得出结论之后,学生利用CAI教学中《几何画板》把线段AM改为直线,设AM交圆A于另一点N,过BM的中点F作BN垂线与线段AN交于Q,

从而总结出了一系列结果:点Q在椭圆上,PQ是过椭圆的焦点A

的一条焦点弦;直线PE、FQ是椭圆的两条切线等等,把点B拖到圆A外,又得到关于双曲线的一系列结论,通过这样的操作实验,不仅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3.复习、练习教学模式

复习是对学习最好的巩固方法,在进行章节总结和总复习的时候,可以运用CAI教学方式展示所要复习的内容与练习,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对知识加深印象,更好地巩固知识。可以通过动态图形、文字、声音的刺激,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进行练习使学生会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思维的广阔性。

如一道习题:在平面上,已知两点F1、F2(F1F2=2e),动点P,试探讨在下列条件中点P的轨迹:

(1)PF1与PF2之比为常数k。

(2)PF1与PF2之积为常数m。

(3)∠PF2F1与∠PF1F2之比为常数n。

CAI教学:此题可以利用CAI课件进行轨迹的探究。

分析如下:

(1)题:在平面上,取点F1、F2,作点P使PF2∶PF1=k,课件展示中教师变化k的值,然后观察动点中轨迹的变化情况:

①当k=1时,点P轨迹是线段F1F2的中垂线。

②当k≠1时,点P轨迹是圆。

进一步观察还可发现:

①当0

②当k>1时,圆心在线段F2F1的延长线上,且若k越接近于1,圆心离F1越远,半径越大并趋向于+∞。

③若k越接近于+∞,则圆心越接近并趋向于点F1,半径越小趋向于零,用类似的方法可解决(2)(3)两小题。

此CAI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复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理解,更扩展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CAI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但教师不能总是依赖于CAI的演示功能,而忽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生的参与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科学地运用CAI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CAI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冉晓琼.浅谈高中数学CAI教学模式[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2]吴伟国.浅谈CAI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0).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新侨中学)

上一篇:高中地理“三部曲”教学 下一篇:如何上好电工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