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从诵读开始

时间:2022-10-26 05:00:39

感悟,从诵读开始

我们都知道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听、说、读、写”。在语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专心的听讲,开口说话、动情诵读、静心默读,也要学会去圈点批注、品味词句去积累感悟。

在刚刚跨入教育这扇大门前听过不少语文公开课,听完课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语文课嘛,不就是让学生读一边再读一边,反复地读,变了花样的读嘛!但是,当我真正地站在讲台上,当我真正地开始讲课时,我才骤然地发现原来语文课上的一遍一遍地诵读是如此的重要!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我听到的是学生对语言的领悟与欣赏。指导老师也对我说过“小学的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诵读其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诵读中才能真正地去体会、去感悟语文中所蕴含的东西。”所以这就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文中捕捉到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情感和意义,把学生带入唯美的语言学习的意境中去,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由于学生很容易被语文语言感动,被自己解读到的文字背后的情感感动,这样,语言学习与情感体验能够不知不觉地融合在一起。

记得我的第一堂课是上的六年级语文。六年级的语文语文的课文难度加大,让学生去精神感悟的东西更多,在我第一次上课时就暴露出了许多许多的问题。记得那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很长,词句十分的激昂。在上课时时原本自信满满的我却发现无论如何也调动不起学生诵读的激昂情感,以至后来课堂变的一片死寂。后来指导老师对我说,对于不同的课文其实诵读的方法是不同的,是有讲究的。比如,拿这篇散文来讲,由于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十分的陌生,文章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很难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在一开始的初读课文时最好由教师去范读课文,在教师有感情的诵读中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独特情感中去。在学生学习课文时,特别是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放声去诵读课文,初步的去体会文章的情感为接下去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刚开始接触上课时很多人总是认为只要有一个好的教案就可以上出一堂好课,但实则不然。在教学中新老师往往是难以掌控整个课堂的气氛,一点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新老师自身的语言魅力,情感渲染得能力不足。在语文新课程的教材中,多数的课文是要学生自己去感悟与体会的,还有许多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学生去喜欢课文呢?指导的老师告诉:首先,老师自己要善于捕捉课文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引导学生去体会;其次在于课堂上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第二点是十分的难得。

语文的魅力在于――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进去,都会让你展开无尽的想象,让你施展无穷的创意去描绘它、构建它、丰富它……语文课堂是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情,并不断积累语言,练就丰富想象力,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上一篇:我和你一同成长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如何渗透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