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后进生转优的策略

时间:2022-10-26 03:06:04

谈小学后进生转优的策略

摘要: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对后进生进行转优成了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所谓的后进生就是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现就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后进生作为写作的切入点,期望对于当前的后进生转优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转优;策略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所谓的后进生就是指在日常

生活中,学生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相对滞后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转优教育,应该充分地分析其成为后进生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达到转优目的。教师只有通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谈话才能够掌握后进生转优的方法。

一、小学生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时期,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意识强烈,遇到问题后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其后果。另外自身的行为习惯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他们常把坏的行为当作学习的榜样。同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很难对日常的生活中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越轨行为的产生。有的学生还自以为这是一种很出风头的事情。这些都是小学生形成后进生的自身原因。

2.学校教育的原因

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着较深的影响。但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有几十人,难免会忽视其

中的一些学生,这是产生后进生的原因之一。另外,有的教师对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较差的学生长期置之不理,这也是导致后进生越来越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这也是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家庭教育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成长为品德高尚、举止文明的学生的前提。但是,事实上很多父母对做好榜样这一点,思想上不够重视。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对学生的教育却疏忽大意,也有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这些都是家庭致使孩子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家庭中隔代教育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总体上说隔代教育弊大于利。因为爷爷奶奶过度地溺爱孩子,让孩子难以自立起来,可以说这也是造成孩子成为后进生的原因之一。

二、小学生后进生转优的对策

1.教师应多关爱后进生,积极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比父母更具权威性。后进生的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中唯成绩至上的错误教学观念,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后进生也能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比别的学生优秀的地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点燃后进生积极向上的火花,并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向优等生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关爱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长对孩子的坏行为进行纠正时,要注意讲究方式和把握时机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集中在了家里。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他们应该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并要

注意采用适宜的方法,把握好纠正的时机,不能让学生产生诋毁自己的感觉,更不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另外,家长还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家庭的温暖,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这就要求父母尽到自己的责任,成为学生的第一任合格老师和良学生好行为习惯的榜样。例如学生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撒谎之后,家长要找到为什么没有完成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谩骂孩子,找到原因之后给学生讲清楚,以后学生就会注意这样的事情,保证类似错误不再发生。

3.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

在进行后进生转优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自身

的重要性。只有自己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规范后,才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行为改正过来。另外在转化的过程

中,还应该加强教师和父母之间的相互沟通,彻底了解清楚学生在学校、家庭的行为表现后,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达到转化后进生为优等生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后进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自省、教师引导、父母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形成密不可分的三结合教育网络,才能够成功地将后进生转

化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李晓静.暂差生的成因及转优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

2007(16).

[2]刘光华,余丹丹.用“爱”为“后进生”护航[J].新课标研究,2009(8).

[3]张红叶,马富强.有关“后进生”教育转化的一点思考[J].现代语文,2007(3).

[4]杨雯.浅析后进生的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中心小学校)

上一篇:汉语拼音教学浅议 下一篇:挖掘“空白”,培养学生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