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普遍脱离课本的教学案谈起

时间:2022-10-26 02:53:50

从当前普遍脱离课本的教学案谈起

摘要:随着教学案的普遍推广,课本的使用越来越少,本文就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出深刻剖析,并就如何有效地将教学案及课本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及范例。

关键词:教科书;教学案;教材体系;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83-1

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导学、导练、导结。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发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存在的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最后是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教学案的使用,既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使每个学生的思考深度得到拓展。

但随着教学案的普遍推广,课本的使用越来越少了,很多学生哪怕用课本也只是把课本上的概念往教学案上誊写一下就结束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课本到高三毕业时都是崭新的,笔者在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以及教学实践中渐渐产生了担忧:在广泛使用以课本为蓝本编制的教学案的课堂中,是不是就可以不要课本了呢?如何正确使用教学案呢?

一、必须熟悉教材体系

只用教学案最严重的后果是学生对课本不熟悉,对课本的体系不了解。很多学生没有系统地看过课本,对教材的内容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而高中数学的很多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如:“函数”是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学生学习函数的知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初中,学生接受了初步的函数知识,掌握了一些简单函数的表示、性质、图象。必修1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学习是第二个阶段,这是系统学习函数知识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意识的开始。必修1在学习函数概念后学习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和奇偶性),进而学习具体的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而研究这几个具体函数的性质主要是通过它们的图象来研究的,其中性质主要是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和奇偶性。通过对这三个具体函数的研究,学生对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第三个阶段是必修4、必修5的学习。必修4三角函数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后,我们就可以把三角函数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这样就可以把三角函数纳入到一般函数的范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还是研究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可以看成是必修1函数知识的一个应用。必修5中的数列虽自成体系,但它也可以看成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这样函数的概念的外延在不断地拓展,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更有深度。第四个阶段是选修课程中的导数及其应用、概率、参数方程等。导数可以看成是为了研究更为复杂的函数的性质而采用的更为先进的研究工具,其本质依然是函数,参数方程则给出了函数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可见,整套高中教材以函数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如果学生没有系统地看书,没有悟出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他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支离破碎的,这样也就很难编织清晰的知识网络,很难形成高效的正确的认知结构,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会缺乏深度。

二、深入挖掘课本概念

很多教学案的预习部分都把课本的重要概念设计为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在预习课本后填写,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工作就是把学生填写的内容对一下答案,让学生对基本的概念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讲解例题,再让学生进行当堂巩固练习,从反馈结果看,学生教学内容好像基本掌握了,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只是停留在识记的层面,没有正在参与到如何得到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从更高的要求看,这样的教学不能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遇到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可能就会束手无策。所以我们的课堂要让每个学生体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应引导学生了解为何底数的范围是大于零且不等于1?更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描点作图,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幂函数以及研究更一般的函数性质提供了范例。

三、变式题教学,促进教师成长

教学案一般由这样几部分构成:导读――根据问题阅读教材;导思――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探索知识;导练――对知识的巩固;导结――对知识的小结。为保证质量,很多学校的教学案通常是由备课组集体研究,由骨干教师操刀完成的,所以教学案推行的“任务化”式的教学成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这对于起步阶段的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是有好处的,但长期使用现成的教学案,教师自主研究教材、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会受制约。如果把教学案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看成是外力,那么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取舍、挖掘及灵活的教学机智则是教师的内力。虽然我们现在有成本的现成的教学案,但教师对同一个教学案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教材解读的能力是良莠不齐的,而且学生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使用同一份教学案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合理的取舍,或作适当的铺垫,或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所以使用一份不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的现成的教学案恐怕教学效果也不会好,估计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起来也往往是捉襟见肘。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困境分析 下一篇:试论高中语文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