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之旅

时间:2022-10-26 01:24:45

低碳城市之旅

第一日

活动通知一经发出就收到了极其热烈的响应,特别是网络报名尤其踊跃。短短几日,组织方就收到了1.1万份申请。最终成行的十几位志愿者中,有网络报名幸运者,有低碳活动积极分子,还有优秀青年社团负责人。大家身份各异,却因为相同的理念,天南地北齐聚北京WWF中国总部,组成一个具有“职业多样性”的团队,开始了WWF组织的“低碳城市之旅”。

组织方希望志愿者们通过这次“低碳城市之旅”活动能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低碳城市”其实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是指在其既有发展情景基础之上,通过各种途径,尽早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的拐点。发展“低碳城市”,任重道远。

第二日

作为参观的首站,北京K11环保体验馆让来自各个地方的志愿者们大开眼界。K11环保体验馆完全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建的。体验馆以天然毛竹作为外墙面,不但改善了外观,还节约了能耗――夏季可阻隔阳光对建筑物的直晒,冬季又可吸收阳光热量,为建筑物保温。走进K11环保体验馆,整个场馆包含三个展示区以及两个环保人居体验空间,其展示的内容包括水循环利用、原有建筑物改善、人居与建筑的环保问题、环保建筑档案馆等几大板块。志愿者们流连在场馆各处,每个人都在亲身发掘和感受绿色建筑的点滴,体验科技与环保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下午第二站是参观北京京能石景山热电厂。热电厂的工程师们给大伙儿详细介绍了企业在粉尘处理、脱硫技术、预热供暖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偌大的电厂每天在全速运转供应北京市的用电,但是从外面却只看到水蒸气的排放,据厂方介绍,目前热电厂重要污染物的过滤率可以达到95%以上,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欧美也不过如此。

结束完热电厂的参观,团队转战保定,夜宿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中国惟一一家五星级的太阳能酒店。从远处看,锦江酒店和其他星级酒店没有什么不同,只有走近了才会发现,铺满酒店外墙的深蓝色玻璃幕墙里面隐藏着太阳能电池板。只要出太阳,这座20多层的大酒店就成了“不冒烟的发电厂”。酒店的年发电量为28万千瓦时,所发电量直接并入地方电网,全年可节约110吨标准煤。

作为环保大厦,酒店还有一个亮点:废水再利用――通过污水源热泵系统,酒店的供热和制冷全部依靠污水处理厂排放出的中水完成。夏季,污水源热泵系统将中水温度从25℃提高到30℃以提取水中的冷量;冬季,将中水温度从16℃降为10℃以提取水中的热量,通过不间断循环,为酒店提供巨大的制冷和供热支持。

第三日

保定的第一站,志愿者们前往保定市高新区小学,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开了一堂生动的环保主题班会。高新区小学已经把环保理念加入到了所有课程教学当中,在那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实验室,五花八门的环保创意作品。小朋友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行动,告诉我们从小树立起低碳意识的必要性。

在随后参观的新世纪示范小区和风电设备厂中,志愿者们体会到了保定在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所获得的成绩。2006年初,保定借鉴美国“硅谷”的发展经验,依托高新技术企业,提出了打造以光电、风电为主导的“中国电谷”的发展目标。在获得WWF“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之后,保定又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全面建设目标。发展“低碳城市”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其贡献是全球性的。“低碳”的贡献大致可分成“供应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也就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保定的低碳起步是可再生能源设备产业,是“供应侧”的增强;而“太阳能城市”的发展的目标则是其“需求侧”的改变。保定更是中国第一个明确将“单位GDP碳减排目标”纳入发展计划的城市。“中国电谷”与“低碳城市”已成为如今保定最为响亮的两张名片。

离开保定,大伙儿踏上火车,连夜前往另一个低碳试点城市上海。

第四日

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300万人口的大都市,应该如何低碳?从“需求侧”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是途径之一。对于上海这个外电依存度很高的城市,无论是老建筑的低碳重生、新建筑的低碳标准,还是消费选择的低碳改善、生活习惯的低碳变迁等,大多都是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来推进的。

WWF上海办公室所在的“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也是老厂房的创意重生。硬件方面,外墙保温、屋面雨水收集、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楼宇智能化管理……几十种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将这个近4万平方米的汽车配件厂老厂房转变成了“绿色”建筑聚集区。其中B1、B2两幢改造项目还通过了LEED(能源环境设计先锋奖)认证。与此同时,园区还着力打造一条低碳产业链,从软件方面强化低碳服务,从政府的服务平台如上海节能监察中心,到环保企业的孵化基地与活动中心,到金融机制平台如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再到像WWF这样的第三方组织。一些非常前瞻性的碳金融领域尝试如“碳中和”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万科馆、联合国馆都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实现了其场馆运营的“碳中和”。

志愿者们还参观了国内第一个以节能为主题的博物馆“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与K11面向未来的前卫设计不一样,“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所展示的内容都是大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方案和案例,里面还设有专门的“青少年活动区”,展示孩子们的创意和希望。

上海的行程还包括了汇丰银行上海总部。办公室里有哪些低碳方案?普通上班族可以如何低碳?志愿者们在汇丰办公室里近距离感受了什么是LEED金牌建筑和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大楼楼顶的公司标识采用的是LED屏幕,比传统的霓虹灯提升80%能效;办公室里95%的座位可用自然光照明,减少了用电需求。而且座位上的灯加装了感光器,通过测量自然光的亮度,可相应增加和减少灯光亮度;节水型水龙头与洗手间韵设计可减少40%的用水量;刷卡打印等措施的推行,都体现了汇丰致力于打造健康的室内环境的承诺。

第五日

五日的低碳旅程已经接近尾声,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志愿者们前往莘庄生态办公楼、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等地,体验三星绿色建筑与上海的新能源研发和发展实践。

“莘庄生态楼”已经是上海绿色建筑领域的老明星了,难得的三星绿色建筑。在办公楼的中庭屋顶上,巨大的透明玻璃天窗开启角度可以随意调整。只要天气晴好,玻璃天窗可以“追逐”着太阳做出相应的角度调节,办公室不论朝南朝北,都非常明亮,白天几乎用不着开灯。在生态办公楼的屋顶,用支架撑起的是大面积的太阳能真空管,用来驱动办公室内的空调和地板采暖系统。整幢办公楼的综合能耗仅为普通建筑的1/4,节能高达75%。这幢楼也是世博期间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沪上生态家”的原型建筑。在上海这样“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下,莘庄生态办公楼的多项技术都是本地化的最佳实践。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是亚洲最大的滨海卫生填埋场。黑色和褐色是填埋场的主色调,上海和上海周边居民日常制造的垃圾以一天两万余吨的数量汇集到这里。如今,老港垃圾填埋场正在尝试全方位立体的新能源项目实践,我们有希望在未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垃圾场。

经过五天的亲身体验,志愿者们在上海为此次活动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倡导低碳理念、低碳生活的步伐仍在继续。

结语

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能源,导致了约75%的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我们在城市中生活和学习,而电荒、水荒、垃圾围城、交通拥堵和雾霾空气,却成了今天中国城市的发展难题。实现低碳目标不单是政府、企业、组织机构的职责,更离不开全民总动员。“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低碳”就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上一篇:三言两语 第12期 下一篇:太空之“吻”堪称完美